最江南
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2022年,以“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安徽省芜湖市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第二批“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即日起,我们推出专题系列,展示上海入选的15个乡村,探寻这些乡村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与文化特征。本期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
▼点击视频了解新叶村▼
新叶村地处奉贤区西北角,西邻松江区叶榭镇、北接黄浦江与闵行区相望,位于庄行郊野公园承载区、奉贤农艺公园核心区,全村区域面积5.21平方公里,拥有高标准良田4800亩,主要种植水稻、蜜梨、蔬菜等作物,其中兔稻米和庄行蜜梨远近闻名。近年来,新叶村先后获得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健康村庄(示范)等荣誉称号。

乡土人文风貌
古渡口。自古有河必有渡,新叶村地处黄浦江南岸,两条古河道流经境内,陆上交通虽颇多不便,但以水路交通为盛的古代,境内设多处渡口,船运繁荣。解放前设有彭家渡、巨漕渡、三宝渡,均为木船手工摇橹。
太平桥镇。建于清代中叶,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里人马明海募捐建石桥于镇旁,连接巨潮东西两岸。小镇原归属南汇县辖,北距浦江约二里,有横街一条,约半里,纯一村镇景象,叶氏设肇基学堂于中市筑室三寨,颇有弦歌文化,镇西北有彭家渡,闵行轮船往来上海,朝夕停泊,交通便捷。1933年,太平桥镇划归奉贤,设太平乡,乡设在太平桥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今太平桥镇仅存遗迹。


乡村文化资源
国内著名的紫顶工坊坐落于村内,占地25亩,融汇了创意厂区、艺术展示绿地、艺术展厅等。一批批知名艺术家在此释放创造力,创作出一件件城市公共艺术品,生动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

上海紫顶艺术工坊外景
天下手工。“天下手工”是以非遗传承人、社会民间匠人、新锐文创设计师为创作源泉和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手作体验项目,旨在通过手工体验的方式,达到“非遗/匠人/文创”产品与手工爱好者的面对面交流,实现手工作品的传承与传播,为传统手工技艺赋予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天下手工”工作室

鱼拓作品——《龙腾盛世》
新叶村非遗——烙画。烙画又称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叶村非遗——土布织带。土布织带是以有色彩的线,经过经纬编制成图案各异的带子,织带成品常用于旧时妇女裙带等,现多为装饰物。


土布织带
新叶村乡贤理事会。新叶村乡贤理事会由村内知名企业家、庄行名人、村内德高望重的人组成,包括有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物金伟丰、企业家谢玉平、庄行镇烙画达人宋士俊等。新叶村乡贤理事会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里人,招商引资、助力社会治理与扶贫帮困,以拳拳赤子心助力新叶村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发挥乡贤理事会引领作用。
乡村文化振兴的体制机制改革与保障
一是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展示文化特质和魅力。现代与非遗的碰撞、创新与传承的融合在新叶村上演。国内著名的紫顶工坊坐落于村内;同时村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荟萃,以烙画、手工织带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在一代代匠人的守护和传承之下焕发新活力。


二是弘扬多元文化,倡导农村新风气。以新叶村志愿者服务站、党群微家、创客空间等为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们的文化生活,深化精神境界。通过开展“九个最美”评选活动,以好家风、好民风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三是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新叶村新农村建设展示厅,展示新叶村在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成果。举办农民运动会、特色插秧节、趣味采摘节等活动,切实发扬中国农民千年传承的优良品质。

智慧农业

四季果园
四是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近年来新叶村始终坚持围绕群众需要、贴近群众生活、服务群众利益,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乡村环境。升级改造生活驿站、老年人活动室、农家会所等综合服务性点位建设,促建长者食堂、健康小屋、党群微家、宅基睦邻点等功能性节点,打造村级线上政务平台“一网通办”业务体系,建设一门式综合服务站,极大的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让广大村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改建公共绿地3处,新增口袋公园1座、漫步道1.2公里,全村公共绿化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形成家门口的天然生态氧吧。

供 稿:市社联办公室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社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