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周平红教授受邀出席第25届国际内镜大会(DIES)并赴雅典开展疑难手术

雅典弟子邀请会诊手术: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德国医生thomas目前在希腊雅典就职,从去年开始,他就被一例复杂的疑难病例所困扰着——这名35岁的年轻患者3年前因贲门部位间质瘤进行了外科手术切除治疗,1年后出现了局部复发又追加了靶向治疗,但随访下来局部仍然有2*1.5cm的肿瘤存在,如何进一步处理该肿瘤让当地医生一筹莫展。thomas医生便想到了内镜领域的“大国工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周主任正是7年前thomas医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学习期间的带教老师,当时,thomas医生在医院内镜中心度过了7个月的学习时光。在辗转联系周平红教授的过程中,thomas医生得知周教授即将赴德参加国际内镜大会,他便立即向周主任发出会诊邀请,并商议共同进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

2月6日,周平红教授赴约前往雅典参与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工作。术中,由于患者相关部位经过了手术治疗导致解剖改变,周教授首先通过超声内镜准确定位肿瘤,再在肿瘤上方建立了一个5cm的黏膜下隧道,直抵肿瘤,在仔细拔除肿瘤周围数十枚外科手术吻合钉后,将肿瘤连根切除,最终手术获得成功。

本次手术是内镜微创在胃肠道复发病变治疗中的又一有益尝试,在切除复发肿瘤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贲门,避免了再次外科手术切除贲门带来的终身胃食管反流之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将原先认为是内镜治疗的禁忌症变成了适应证,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疫情后重启国际交流

2月2日至4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召开了第25届国际内镜大会(dies),周平红教授受邀出席。今年的大会吸引了50多个国家2000余名代表参加,堪称疫情过后的首场线下内镜盛会。

在大会的手术演示环节,周平红教授对一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憩室的复杂病例和一例贲门胃底部位黏膜下肿瘤的隧道内镜切除做了手术指导和演示。在“内镜技术最新进展”主题演讲环节,周教授详细讲解了中山内镜开展的系列腔外病变(腹腔肿瘤,阑尾,胆囊,胰腺等)的内镜切除新技术,并介绍了基于过去二十年内镜切除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内镜微创新理念和建立起的内镜微创外科治疗体系。

近年来,由周平红教授牵头制定的黏膜下肿瘤内镜诊疗共识和有关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诊疗方法目前已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认可并推广应用,体现了中山内镜在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水平。中心秉承“学习加创新,超越并引领”的发展道路,开拓创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为越来越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及更长的术后生存期。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