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损管控平台以实现水务公司有效管控产销差和降低漏损为目标,利用创新型理念将dma(独立计量区域)和nma(噪声计量区域)进行融合,实现以远程智能物联网产品为点、计量区域为面、多种计量感知组合为纵深主线的立体式网格化漏损管理平台。
本平台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流量采集设备、噪声采集设备,融合营收系统、水表采集系统、gis系统和噪声听漏等数据,利用实时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分区计量管理与综合展示、直观预警、全过程监控的分区计量可视化展示平台及异常预警预报体系,对各个dma分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实时分析,通过水指纹识别技术主动预警,用数据说话,及时发现“出血点”,及时止损。平台通过“主动发现-精准听漏定位-现场处置-数据分析处置效果-结案”管理流程实现漏损事件进行流程闭环管控。
漏损综合管控平台开启水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管理模式
本解决方案适用于供水行业的漏损综合管控。系统将相关的业务数据实时融合在一起,运用公司水指纹专利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管理漏损、物理漏损和表观漏损三个层面诠释水务公司的漏损状况,智能判断漏损的区域和有问题的计量设备,罗列每个区域主要的漏损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噪声听漏设备,定位漏点所在的位置,并通过系统闭环管理流程,实现“及时发现、智能预警、精准定位、快速处置、用数据结案”的管理模式,实现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图1 方案架构图)
【应用案例】漏损管控系统实现节能控漏实效
节能控漏,保证供水安全是国家对供水行业的要求,也是城市供水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战场。国务院2015年《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2022年住建厅《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当前国内供水行业漏损率普遍在12~18%之间,而解决漏损控制问题一直也是供水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供水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漏损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漏损管控当务之急是建立漏损管控平台,将数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深入分析,主动发现漏损问题并进行闭环处置。
无锡和江门水务公司已经上线漏损管控平台,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以下工作:
1.建立dma分区,根据管辖范围和管理职责将现有供水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化区域,dma分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分为多个级别,同时建立考核规范,每个区域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考核,并与绩效挂钩。
2.建立分区后,需要在分区之间联通管段安装计量设备和远传设备,用于计量每个区域的供水量和上传,根据分区的类型规划安装的设备类型和数量。
3.建立漏损管控平台软件,融合营收数据、水表数据、gis数据和噪声听漏数据,从管理漏损、物理漏损和表观漏损三个层面展示漏损状况。软件根据数据和水指纹算法主动发现漏损和预警。
4.建立闭环的处置流程。系统预警后,需要派发给处置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噪声采集设备部署到现场能够发现现场管网漏点,发现后及时安排修复并进行及时性考核。
5.针对系统发现的日常管理问题,需要加强管理手段,完善抄表管理;针对低水量和0水量需要进行跟踪和处理。
6.系统根据水表的运行曲线和水指纹算法及时发现水表运行异常,处置人员根据系统预警进行水表维修和更换,避免计量损失。
7.建立一支有责任心和执行力强的专业队伍,定期对dma区域进行巡检和查漏,及时发现偷水、阀门漏水、管道暗漏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并及时维修。
8.加强压力监控,建立压力远程监控点,在保证供水安全的情况下实行夜间降压管理,特别是老旧城区,夜间降压是降低产销差最直接的手段。
漏损管控平台系统解决的难点痛点及应用成效
通过漏损管控平台,将数据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实现“1+1>2”的目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数据有机融合。在没有平台之前,管理人员需要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导出到excel然后进行数据关联再进行数据分析,这种工作模式一是效率低,二是容易出错。而建立系统后自动抽取所有数据并建立关联,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2.主动发现问题。以往的数据分析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来人为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而平台根据关联的数据和平台水指纹算法,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预警,管理人员可以将工作聚焦在如何处置这些问题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发现问题。
3.用数据实现闭环管理。以往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就发给对应的处置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处置人员完成后就可以结案。而平台实现工单的闭环管理最后阶段是通过数据来说话,根据现场维修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判断,维修是否真正完成,如果系统还是在不断的预警,说明维修没有完成。
平台的建设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
1.可以降低能耗和节约用水。水务公司绝大部分成本是在制水电耗方面,通过dma分区管理可以优化供水,将漏损的水量找回来水厂就可以降低电耗节约成本。同时漏损减少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以无锡这个城市为例,通过上线本解决方案,2020年漏损水量下降920万吨,根据水价折算为金额3000万人民币。
2.减少重大爆管事件发生。通过主动巡检和系统主动发现的问题,按照管理要求及时进行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爆管事件的发生,减少水务公司的资产损失、个体和单位的损失以及公共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供水安全。
【企业简介】
上海满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8日,是一家专门从事水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秉持精细需求、合理设计、高效稳定的理念宗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联网、客户服务、生产运营、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智慧水务产品和服务。
公司具有多年智慧水务建设经验,具有强大的业务优势和技术能力。公司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软件企业认证”等证书,并且拥有多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公司先后参与多家中大型水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如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公用水务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自来水有限公司等,并与多家水务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专家点评语】
上海满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实时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云计算技术,打造立体式网格化漏损管理平台。实现分区计量管理与综合展示、直观预警、全过程监控的分区计量可视化展示平台及异常预警预报体系,通过“主动发现-精准听漏定位-现场处置-数据分析处置效果-结案”管理流程实现漏损事件进行流程闭环管控,助力开启水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管理模式。
——阿里制造行业架构师 袁宝勋
上观号作者:上海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