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shanghai
上海,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舞台
给不同的人提供不一样的机会
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够努力
都能在这舞台上找到发展之路
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王国维如是说。
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征是什么?
海派文化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呢?
你知道石库门是怎么由来的吗?
上海方言中的嘎三壶又是什么意思?
就让我们来听上海视协副主席、上海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谈一谈海派文化,讲一讲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在他看来,上海的城市文化,特别具有融汇中西文化的特色,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两大重要表征,总结起来就有这么四个特征——
第一
shanghai
上海
趋势创新
20世纪30年代,上海几乎跟世界同步。很多新的东西都可以在上海看到,比如电话、自来水、煤气灯、汽车、电车、银行,早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出现。甚至好莱坞电影在上海上映的时间,相比美国也就只差那么几天。那时很多先进的思潮从上海传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蔓延。比如说共产主义思想。《新青年》杂志是在上海创办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先生翻译完成,也在上海首版印刷发行。
第二
shanghai
上海
中西融合
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在外滩可以看到西方建筑的不同类型,比如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哥特式、装饰主义等等。不过说起上海的建筑,首先跳入脑海的应该还是石库门。
“石箍门”——“石库门”。
石库门的基本结构:一圈石头门框,门扇为鸟漆实心原木,上有钢环一付。门楣受西方建筑影响,呈各式山花门楣。
石库门,是融合西方文化和汉族建筑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石库门的诞生,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当时,大量中国人为躲避战争灾难进入上海的租界。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可以容纳更多的居民?于是就有了石库门这种形式。它是一个长条形的建筑形式,在具体设计当中又融合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
上海方言,也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
譬如:
嘎三壶 gossip
肮三 on sale
嗲 dear
混腔势 混chance
老虎窗 roof窗
水门汀 cement
第三
shanghai
上海
商业意识
上海的城市文化是有商业意识的,上海城市文化的兴盛与商业、经济紧相关联。京剧界有这么一个行业之间的说法——学戏在北京,唱戏在天津,挣钱在上海。一个好的京剧演员,你必须要在北京好好学习,然后到天津接受市场检验,要挣钱你就要跑到上海。
徽班进京后,逐渐在北京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叫京剧,后来京剧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当时在北方,经常说“到戏园子里边去听戏”——那个时候北方人看京剧,观赏是放在第二位,聆听是放在第一位。所以当时北方的剧场灯光比较灰暗,剧场也比较简陋。但是海派京剧要求好看,所以无论是盖叫天还是周信芳,他们的表演除了唱之外,做工也非常讲究。当时的作家、记者曹聚仁就说,北方的京派京剧是古典的京剧,像大家闺秀,南方的海派京剧则具有比较浪漫的色彩。现在我们讲京派、海派,讲的大约是两个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
左图:周信芳 《徐策跑城》
右图:盖叫天《武松打虎》
其实评弹也是如此。苏州评弹大家主要是听,不以看为主。当评弹的中心从苏州移到上海之后,它要适应上海的观众。到了上海以后,更多的文化人喜欢上了评弹,所以它必须要在说和演两个不同的项目中齐头并进。
第四
shanghai
上海
市民趣味
上海文化有个特点就是接地气,无论是绘画、京剧、电影、越剧、评弹,都非常接地气,要符合市民的口味,要符合商业的逻辑。比如说月份牌,其实就是过去的广告牌,就是一个充满商业元素的画种,主要起到广告的作用,用西洋绘画加上当时海派文化的特点,用一些美女尤其是明星。当时有很多封面女郎,这就是上海文化的特色。
很多剧种、很多艺术到了上海以后发生了嬗变,各种不同的风格都可以被这座城市容纳。越剧起源在浙江嵊县,但成型发展却是在上海。当年在嵊县有一个脑子非常活络的人,他跑到上海看到上海有女子唱京剧,回到家乡也训练和组织了一个女班,跑到上海来演出,一炮而红。1925年,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左图:《十八相送》袁雪芬 马樟花
右图:《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 范瑞娟
越剧到上海后声腔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对后来上海地区的音乐创作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影响最深、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的那句主旋律,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作曲何占豪先生长期在诸暨越剧团担任主胡,所以他对越剧的音乐烂熟于心。这段旋律是从哪里化过来的呢?就是从越剧唱腔中来的。
1913年,梅兰芳先生第一次来上海,当时他还不是头牌,可是在上海一炮而红。在上海演出期间,他看了很多好莱坞电影,还去海派京剧社进行了实地考察,所以他的京剧借鉴了海派京剧可听可观的形式以及舞台的呈现。他从好莱坞女演员的化妆术当中得到了一些灵感,回到北京他对旦角的贴片和化妆进行了改革,等第二次再来上海的时候就非常轰动。
梅兰芳在上海思南路87号旧居“梅花诗屋”
从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说我是做主持人的,我就要想怎么追求一种自己的海派风格,怎样与北方、央视的主持人形成不同的风格,有共性之外,还要保持一些差异性。又如南方的滑稽戏怎样跟北方的曲艺相声、京韵大鼓等有比较好的互动,这样的话可以促使我们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从历史当中可以找到某一种规律,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在你的职业生涯当中去发挥自己的亮点。
end
文编 | 王 虹
美编 | 音 云
部分摄影 | 郑宪章
上观号作者:上海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