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
也对治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越来越高的技术需求,
开放式创新成为了科技创新型企业
共同的选择
近日,上海科技专访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环境科创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陈新才,他谈道,开放不是外包,一定要注重共创,企业自身的作用不容忽视。
1
赋能环境治理,技术创新是关键
随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的迅速推进,
近年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
和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得到完善,
但部分地区
一到夏季等多雨时节,
城市水环境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水量若超过污水管网或处理设施的输送或处理能力时,便可能导致污水外溢直接排放,对城市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在降雨较多的时期,
处理好市政管网的溢流问题,
是许多地区面临的一大考验。
在该领域,申能环境的“城市活水”方案已在江西萍乡、天津滨海、江苏南京、河南开封、江苏无锡、陕西西安、温州龙湾等项目得到了成功应用——多效能反应器+水体净化装置的处理工艺组合,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溶氧装置、流化传质系统、均质布水系统和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微生物载体,具有达标保障性高、占地面积小、模块化程度高、组合方式灵活方便等特点,能够实现污水准地表iv类水质排放标准。
其中,江西萍乡市政管网溢流口应急处理项目处理规模为4.0万m³/d,但占地面积仅用了3.5亩,通过采用全设备化建设,短短60天工期就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
在工期短、规模大、占地面积小的背后,
是申能环境长期在环境治理领域
积累的技术储备。
据悉,申能环境在工业废水处理、水生态环境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等领域,拥有诸如重金属废水表三达标和资源化处理技术、深度处理与零排放技术、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内循环baf技术、hebr一体化高效生化处理工艺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有技术与装备。
在陈新才看来,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更加精准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加快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2
“开放不是外包,一定要注重共创”
近期,申能环境先后承办2022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和参加上海市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绿色低碳”cto社区发布会,申能环境副总裁孙珏被聘为“绿色低碳”cto社区首批专家。
近年来,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企业纷纷意识到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
已无法应对当下充满变革的时代。
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
通过有目的地让知识流入和流出,
加快企业内部创新。
面对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技术价值评估难、技术专利转化难、技术能力突破难”问题,作为一家有着深厚技术储备的创新型企业,申能环境有颇多实践和心得。
在采访中,陈新才说道:
开放不是外包,一定要注重共创,
比如在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中,
企业自身的作用不容忽视,
打通成果转化
和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还是在企业。
作为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综合性环境治理平台,申能环境投资企业横跨杭州、苏州、上海等长三角多个省市,据悉,在赋能长三角的协同低碳创新方面,申能环境已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通过开放式创新,我们已有成功实现合作共赢的案例。”陈新才举例谈道,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申能环境与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围绕城市渣土泥浆等大宗固废的消纳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已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成功投建国内首个淤泥质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基地。
作为2022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的承办方之一,申能环境表示希望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为区域协同和开放创新赋能,打造绿色低碳领域的“上海方案”,融入上海,服务上海,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