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教师”论坛举行:八位优秀中青年教师亮相公开课,专家共话课堂教学变革

什么样的课称得上是一堂好课?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怎样的任务?

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创新如何真正付诸教学实践、产生育人实效?

12月22日,以“新课程与课堂教学变革”为主题的2022年“星教师”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上海中学、交大附中、曹杨二中等学校的八位优秀中青年教师亮相公开课。来自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多位专家分享真知灼见。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与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伊顿纪德品牌、優教育协办,旨在推荐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展示教师风采,带动更多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

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朱蕾主持。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在致辞中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并阐述了举办此次论坛的意义。他指出,在新课程和课堂教学变革中,年轻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把课上好。“如果能让孩子们感觉听课不是无聊的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教学便成功了。”他表示,各位“星教师”在论坛中既能得到展示机会,也能得到专业引领,期待从中能产生更多未来名师。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作为主要承担教育宣传和教育服务职能的媒体机构,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涯发展。教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主体,在“双新”背景下,教师须在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能力、学科育人能力、课堂育人能力等三个方面着重发力,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也将持续报道和展示教师们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就。

八名中青年教师亮相公开课

论坛上,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八位中青年教师亮相公开课,展现课堂教学新探索。来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八位专家分别作点评。一起来感受“星教师”们的风采——

小学科学课堂:

体验+实验,探究“斜面”魅力

学校教学楼的入口处架设了一块木板,它起着什么作用?

直接将两箱水提上讲台,和沿着斜面将水拖上讲台相比,哪种方式更省力?

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为学校教学楼铺设一个水泥斜面,应该选择哪种长度的斜面呢?

在五年级科学课“斜面”一课中,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科学教师刘依婷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和体验活动,带领学生围绕“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吗”“斜面越长是否就越省力”等问题开展探究。学生经历了做出假设、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分析与归纳等过程,从而解释问题和建构概念,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等思维水平得以发展。

“科学教育正从知识取向走向素养取向。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对科学老师而言也是最难做好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评价,刘依婷老师的“斜面”一课,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思路。

高中语文:

跟随文本“登泰山”、品人生况味

依据课文叙写,查询相关资料,发挥想象,试画出作者至泰安、登泰山的线路图。

用表格或时间线的形式梳理泰山日出的场景。

读完姚鼐的《登泰山记》后,你有什么疑问?

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樊新强在《登泰山记》一文的教学中,把重点字词的教学融入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体会景与情的关系,并联系文章的前后部分及课外相关文本,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姚鼐及桐城派作家的写作特点。在课后作业中,他鼓励学生继续提问,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尝试解决。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评价,樊新强老师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从登山路线、自然风景,探讨至作者情感、写作特点,学习逐级爬升,将语文学习的三大实践活动——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整合。

高中英语:

一场“时光穿越”,一次生活感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张骁纯在阅读课上,带领学生从“the 1940s house”一课的文本出发,走近20世纪40年代二战阴云笼罩下英国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生活。

结合文本,为课文素材来源——一部英国真人秀的豆瓣主页补充介绍信息;闭上双眼,想象自己躲在防空洞里,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真人秀中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尝试为视频配解说词,开展家庭角色扮演……

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含义,并通过角色代入反思生活,探讨家庭生活的真正含义,学会珍惜与亲人共度的家庭时光。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学科教研员汤青认为,张骁纯老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打造出生动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将文化意识和思维培养带入到交流表达中,设计的学习活动形式灵动,极大调动了课堂气氛。

高中物理:

从碰撞现象到动量守恒

桌球碰撞、汽车碰撞、运动员冲撞……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碰撞现象。聚焦到实验室里,当一辆小车撞上另外一辆小车,两者的运动状态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在高中物理选择必修“相互作用中的守恒量 动量”一课中,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物理教师李希凡引导学生尝试用已经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对上述问题结果进行预测。在发现用已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存在困难后,她带领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处理数据等过程,从而建构动量的概念,并学会用动量概念分析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物理教研员汤清修评价,李希凡老师的教学设计从日常生活中的碰撞现象出发,各环节逻辑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关注学生“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关注形成解释的推理论证过程,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小学语文:

认识“我”身边的“小黑狗”

你知道“影”字字形的变化吗?

生活中你见过影子吗?

为什么作者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

课本插图中,小女孩的影子在她的什么方位?

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坐着哪位同学……

上海市奉贤区肖塘小学语文教师王瑶馨在一年级“影子”一课中,在重视朗读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识字、随文识字。她借助课本插图,以及“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辨别方位。她还借助生活经验,结合“做老师的影子”等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特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认为,王瑶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认知规律和目标要求,做到了三个“有”:有在语境中识字的意识,有培养学生语感的意识,有培养学生习惯的意识。她充分利用文本情境联系生活实际,重视通过朗读等教学活动培养语感,为低年级阅读教学作出了较好示范。

初中化学:

探寻奥运火炬生生不“熄”的奥秘

你知道奥运火炬的设计原理吗?

你知道防风打火机与普通打火机的区别在哪吗?

你能否为校运会设计一款火炬?

为引导学生从能量角度更系统地认识“燃烧”这一化学观念,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化学教师朱慧从奥运火炬说开去,结合实验引导学生用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化学问题。她还带领学生探究防风打火机的工作原理,并设置了“校运会火炬设计”任务,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及工程意识解决问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徐睿评价,朱慧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的机会,通过拆解认识防风打火机这一教学环节,用贴近生活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化学、技术与工程的高度融合,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理解、传承和创新。

高中数学:

从“反函数”到抽象素养培育

借助全班50米短跑的成绩表,可以通过学号找到对应学生的短跑成绩,那么反过来,能否通过学生的短跑成绩知道他的学号?

上海市控江中学数学教师王伟叶通过提出了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体悟、探讨交流中对“哪些函数有反函数”建立初步感受。他鼓励学生自己给反函数下定义,并在例题巩固中捕捉学生自发形成的求解直觉,进而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在课堂尾声,学生们已经可以很好地概括求反函数的步骤,数学抽象素养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初中、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认为,王伟叶老师的课堂呈现了三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第二,教学实施主线清晰严谨、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第三,课堂互动性强,不断以问题驱动学生在交流对话中深化认识。

高中艺术:

学习用艺术语言赞美生活

品一品,《春天》《喜鹊衔梅》等舞蹈作品中展现了哪些艺术形象?

评一评,借助教师给予的评价工具,分析老师带来的舞蹈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试一试,以四季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一支舞蹈……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艺术教师陶晓阳在公开课中,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舞台剧中的艺术形象、舞蹈语汇、创作背景等元素,从而梳理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形成内化的审美体验。为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完成迁移创新活动,他在提供现场舞蹈示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舞蹈创作与表演,通过舞蹈表达对四季之美的情感。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艺术、高中音乐教研员钱熹瑗表示,陶晓阳老师从舞蹈作品片段的艺术感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艺术语言运用与主题情感表达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引领学生从艺术感知、审美体验自然过渡到创意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深度的体验过程,感受了艺术表现、创意表达的愉悦。

专家共话课堂教学变革

论坛上,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军作了题为“课的‘又日新’”的报告。

他表示,一堂好课应该满足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他也坦言,要把课上好并不容易,“星教师”们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给了他新的启迪。

一堂课如何做到“新”?陈军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若要有创新,首先必须有深厚的功底来支撑,包括教学专业的底子、学科的底子、技能的底子等等。

其次,一堂课要有艺术的美、要有思想力。上任何学科的课,都要讲求方法上的艺术性和灵巧性,要给学生美的熏陶。教师若抱持“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思想,就能焕发具有美感的教育方法。

最后,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探索精神也非常重要。“新从何来?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的教育人生设置若干个阶梯、若干个困境,在突破中产生,在跨越中产生。”

陈军强调,对于课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都会新的要求。教师应当不断追求在困中醒悟、在困中探索、在困中求生机,这便是“又日新”中“又”字的体现。

对教师而言,这个“困”的本质含义就是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新要求、新标准,树立新理念、新追求,从而开展新探索,琢磨如何去跨越、去突破,去实现教育前进。

而教师对自己教育人生的创新,本身就能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创新精神的培育也就蕴藏其中。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淀芳作了题为“从学习方式变革看课堂教学”的报告。

他提出,学习方式变革是“道”和“术”的结合:

“道”可以概括为突出学生立场和关注学习发生,表现为学生主动、能动、愉悦的学习。

“术”是实现“道”的具体形态和方式,表现为通过实践探究、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具体学习形态,和与资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等具体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能动、愉悦地获得新知、发展思维、形成必备品格,实现核心素养的主动发展。

他认为,学习方式变革要从学习资源设计突破:

需要设计真实性情境、启发性问题和挑战性任务。

需要提供有助于探究实践的器材、仪器、设备以及数字平台、工具、资源。

需要设计具有指导性、规范性、过程性特征的学习活动单。

需要设计有利于诊断、巩固、拓展的练习等资源。

他还提出,学习方式变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文化的支持。

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能动、愉悦学习的课堂文化,首先是建设具有共同愿景、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和榜样示范特征的学习团队,其次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平等对话的过程,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

在观摩了公开课后,徐淀芳表示,“星教师”们在创设情境、活动实施、指导点拨等方面自信、自如、自然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印象深刻。

错过直播了?没关系!

本次“星教师”论坛直播视频将于12月24日(周六)13:30限时上线回放!(12月25日12:00下线)

全程回看平台为“優教育小鹅通”,届时欢迎您扫码收看!

同时段,第一教育视频号将限时上线八位“星教师”公开课,欢迎您关注、观课及分享!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