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风采丨“十佳青年”(提名)屈丽娜:“看门人”

编者按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第四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现场评选会。来自全市三级法院的23位候选人现场展开激烈角逐。经过视频展示、现场演讲、评委投票等环节,第四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和提名奖正式揭晓。“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将集中展示10位“十佳青年”和13位提名奖获得者的现场风采。

屈丽娜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十佳青年

(提名)

“看门人”

(评选会现场演讲实录)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底线》中有句台词说:“立案庭就是给法院看大门的”,这话虽是调侃,但还有点道理。立案庭是群众走进法院接触司法的第一道门。作为看门人,我一直在思考,除了在窗口“问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手语窗口,我们传递司法温暖

两年前,为了让沉默的“少数”感受到司法温暖,我们黄浦法院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法院,率先在诉服中心推出了手语窗口。图片上这位姑娘是小张,她是我在手语窗口接待的第一位听障人士。在咨询完继承问题后,她热情地向我介绍她可爱的儿子。那一刻,也同样放松下来的我,特别能体会她消解疑虑后的欢快与自信,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不是听到,而是看到“谢谢”。

能在这方小小的天地“聆听”他们的故事,用我们的手,温暖他们的心,传递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我很荣幸。

作为看门人,我想说:若命运关上一扇门,我们来为您开启一扇窗。

在网络平台,我们提供智慧诉服

去年,在网络立案平台,我收到了一件继承案件的立案申请。被继承人是沪上知名书画家,遗产是38幅书画。因为原告已加入美国国籍,常年定居海外,疫情之下,办理公证认证手续非常困难,而这批书画,已进入了拍卖程序。心急的原告希望能通过诉讼,协商解决遗产问题。在此情况下,如何快速实现立案是对我们的考验。在向领导汇报后,我采取“网络立案+跨境见证”相结合的方式,在核对身份信息后,通过视频完成见证,一个小时就完成了立案手续。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科技赋能,让身处海外的华人,也能享受到我们智慧法院的高效诉讼服务,我很欣慰。

作为看门人,我想说:即便身处千里之外,我们也会为您零距离开启智慧之门。

在多元解纷平台,我们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今年7月,知产案件属地管辖后,面对案件激增态势,我们立案庭通过与知识产权局合作,积极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9月,通过这个刚刚搭建好的平台,我审结了“cartier”商标侵权司法确认案件,当事人从调解、开庭再到赔偿款到位,仅用了三个小时。省去了对驰名商标认定、侵权行为构成,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过程,大大缩短了纠纷化解时间。

能够挺在诉前,为化解类案纠纷提供我们的范式,为审判解压,为司法提速,我很有成就感。

作为看门人,我想说:我们跨出这扇门,力求让更多纠纷不用进门。

十年前,从我踏进法院这扇门,就在门里踏踏实实地干。有了在派出法庭办理八百多个案的打磨,在窗口接待三千多当事人的淬炼,从基层的基层到一线的一线,一路站在最前沿,跟百姓打交道的我,从青涩懵懂走到了独当一面。

作为看门人,我想说,其实我们立案庭不是看大门的,我们是开大门的,这扇满足百姓司法需求的大门永远敞开着。

供稿部门丨上海高院团委

责任编辑丨李谷瑜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上观号作者:浦江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