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展出秘藏数十年的国宝《莲塘乳鸭图》!

“我准备再预约一次,带上放大镜仔细看。”12月17日,几十年未露面的上海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向公众免费开放,成功预约了第一天参观的观众这样对记者说道。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因其织作耗时费工,有着“织中之圣”的盛名。而在缂丝技法的不同流派中,南宋朱克柔融合院体画艺于缂丝技艺,以纤细的合色花线(合花线)作调色,以缂丝技法来摹画水墨笔意,晕色效果自然天成,精工细作,后世赞其名为“朱缂”。

上海博物馆秘藏的《莲塘乳鸭图》是朱克柔的顶级传世之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初夏,江南水乡最好的季节。双鸭浮游于萍草间,乳鸭相随,白鹭在侧,翠鸟蜻蜓点缀其间,白莲红蕖萱草环绕,水波荡漾。”这一幕灵动生机,被定格于巨幅《莲塘乳鸭图》中。

“《莲塘乳鸭图》非常讲究写实。”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馆员于颖介绍,“水禽也好、山石也好、花卉也好,每个尺寸高度、长宽都是按照比例缂织的。”据目前推测,这件缂丝画背后的主要工序包括制丝、染色、整经、备纬等百余道工序,配合团队至少百人,单缂丝一道工序估算可达8年之久。

受院体画派影响,《莲塘乳鸭图》中花卉或并蒂或结子,皆为双数,禽鸟飞虫也是成对,但画面最上方的却是落单的翠鸟、燕子和蜻蜓。于颖表示:“缂丝是从下往上织的,尤其是燕子更应该是双双对对的,所以从构图上来说应该还未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莲塘乳鸭图》始终没有进入宫廷收藏体系,而是在民间被秘密珍藏。1952年,近代收藏大家庞莱臣的后人庞维谨等连同5件明清缂丝书画一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70年来,《莲塘乳鸭图》曾短暂展出过,但由于丝织品的脆弱及文物保护的需要,已几十年未露面。此次展出是《莲塘乳鸭图》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场馆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为此,上海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性保护工作,展柜内放置高效调湿剂,使展柜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合理、适宜范围。针对缂丝对光特别敏感的特性,对展厅内部的照明也进行了量身制定,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突出展品特色,并借鉴缂丝的工艺特点,将“丝”与“画”的艺术效果引入整个展厅当中,配合简约装饰与纱布材质体现“宋韵”文化。

据悉,《莲塘乳鸭图》将展出至2023年1月1日,采取限时、限流、预约参观的办法。每场次限时20分钟,限约50人,并在周二周五增设夜场,观众需先预约入馆,再预约特展,两者缺一不可。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值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庆典之际,特出此平日难得面世的秘藏瑰宝供人们欣赏,为流传千载之绝色再觅当代知音。这次克服种种困难的短暂展出,是上海博物馆活化馆藏珍贵文物资源、彰显中华缂丝璀璨艺术之举,也希冀着如此古代工艺绝品的展出能够有助于当今传统工艺的复兴,实现文物活化与技艺传承的目标。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预约页面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上海博物馆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