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是否听闻过这样的生活场景:伸个懒腰,突然肩膀脱臼!不是开玩笑,日常生活中确有此类事情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肩膀脱臼并没有那么简单!肩膀脱臼在医学上称为肩关节脱位,其中以肩关节前脱位更为常见。错误的认知和处理方法,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接下来带大家深入剖析肩膀脱臼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图解肩关节脱位
人体正常的肩关节犹如高尔夫球稳稳地立在球座上,肩膀脱臼类似于高尔夫球脱离了球座。由此,不难发现,“球”从“窝”中脱出,便出现了脱臼,从医学角度来说,肱骨头(球)从肩胛盂(窝)中脱出,叫做肩关节脱位。
正常肩关节
(图片来自网络)
肩关节脱位
(图片来自网络)
当各种原因导致的“球”和“球座”不匹配,如肩胛盂凹陷太浅、肱骨头与肩胛盂接触面积过小、肩胛盂边缘缺损等,肱骨头可能仅受到轻微外力的影响,便会轻易出现脱臼。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伸个懒腰便出现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
肩胛盂中间凹陷的周围有盂唇附着,盂唇像堤坝一样将肱骨头限定在关节窝内,当周边骨骼或盂唇缺损时,肱骨头如洪水决堤般冲出,出现肩关节脱位。
关节盂盂唇缺损
(图片来自网络)
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包裹着肱骨头,正如吊床支撑着人一样,如果韧带松弛或断裂,肩关节极容易发生脱位。
肩关节周围的韧带
(图片来自网络)
在日常活动中,除肩关节异常发育的原因外,暴力造成肩关节脱位的情形并不少见。如不慎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上肢上举重物亦或过度牵拉上肢均可能造成肩关节脱位。由此可见,暴力因素是当之无愧的肩关节脱位“头号杀手”。
跌倒时,手掌着地,造成肩关节脱位
上肢上举重物时,造成肩关节脱位
过度牵拉上肢,造成肩关节脱位
(图片来自网络)
肩关节脱位了该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发生肩关节脱位需要及时进行复位,时间越早越好。少数患者可以自行复位,大部分患者需要求助骨科医生进行手法复位,还有一些特殊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复位。
常见肩关节手法复位方法——足蹬法
(图片来自网络)
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应认真回忆并向医生如实陈述发生肩关节脱位时的场景,以便帮助医生进一步探寻肩关节脱位的原因。复位后,患者应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易导致肩关节脱位的情形,并避免再次发生肩关节脱位。
反复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更需要及时前往医院骨科就诊、积极寻找脱位原因,这类患者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凡是因维持肩关节稳定的结构发生损伤而导致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如肩胛盂骨折、关节盂唇损伤、韧带损伤等,几乎均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目前,随着内镜技术在我国逐渐普及,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骨关节外科常规诊疗手段。关节镜在治疗肩关节脱位方面具有精准度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便于术后康复训练等优点,助力患者快速恢复。
肩关节脱位有“陷阱”
警惕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初次治疗极为重要,如若初次治疗不当,易引起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的频率大大增加,如篮球的“投篮”、排球的“扣杀”、网球的“发球”、仰泳的划水动作等;也有在乘公共汽车,手拉扶杆遇到急刹车时发生脱位,防不胜防!
自行复位?越简单越危险
自行复位越简单越危险!越容易复位,说明患者肩关节越不稳定,越容易导致再次脱位,久而久之会发展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年龄越小,越易复发
肩关节脱位的复发,除了与初次脱位时受到的暴力性质、部位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年龄越小的患者,其肩关节脱位后越容易复发。因而,年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应及早求助于骨科医师进行系统正规治疗。
简单几招,预防肩关节“跑出去”
1
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全身活动5-6分钟,如跑步,徒手操,使肌肉、韧带等组织达到一定的“热度”,使关节灵活运转。
2
运动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肩关节运动幅度过大,用力过猛,会使关节周围组织受伤。
3
负荷有度
锻练中肩关节用力频繁、负荷较重,故锻练安排要力求合理。
4
锻炼全面
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以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发展。防止出现运动损伤,致肩关节脱位。
5
科学康复
青少年患者,肩关节复位后,必须严格制动,不要过早参加剧烈活动以免复发。
6
强筋壮骨
当人步入中年后,关节组织开始缓慢老化,适量补充氨基葡萄糖能增加骨质致密度、坚硬度,有助于预防肩关节脱位。
作者介绍:
商培洋,博士在读,骨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院“科普百人计划” 第一批成员。擅长肩、肘、膝关节运动损伤及四肢骨折的临床诊治,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及中华系列论文10余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委会运动创伤软组织修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八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一等奖;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三等奖。
资料:普陀区中心医院
编辑:王雨思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