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海洋,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深蓝的,但科学家们下潜深海发现,那里是一片暗黑的世界。那么,神秘深海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场景?
今天(12月3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亮相,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以及数十件来自千米深海的珍稀标本。这也是中国首个深海主题综合性原创临展。
本次“深海园林”展
分为“海边的想象”“追梦深海”
“幽暗仙境”“海底奥秘”“探索无限”
五个版块。
走进此次“深海园林”展览,
最让人称奇的是400平方米的
深海场景展现,
让人沉浸式感受到深海的神秘世界。
这里集冷水珊瑚、热液和冷泉三个生态系统于一体,通过3d建模、打印技术,制作80株冷水珊瑚模型,还原竹节珊瑚、扇珊瑚、柳珊瑚等14种珊瑚自然生长状态,其中,最大的近2米高。再加上60个管状蠕虫的微缩模型,以及28平方米大型多媒体投影的应用,带给人以视觉盛宴。
展览选取30多件5个科的冷水珊瑚标本,多为2020年中国科学家搭载“深海勇士号”在南海采集而来。其中,23件冷水珊瑚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馆藏12件8个属浅水珊瑚标本,与冷水珊瑚同域展出。
我们为什么叫‘深海园林’?因为大家看惯了园林,园林内有树木,树木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有光。但深海里,95%的海洋不见太阳,是永恒的黑暗。这样怎么会长出园林来呢?其实,那些都是动物。我们把这些放到博物馆里展示,让大家看看海底有多么漂亮。
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表示,这次展览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公开展览海底的深海珊瑚林。“另外还有热液的生物群、冷泉的生物群,海底还有这么些动物,这是很惊人的。”
在深海热液区,展示了来自东太平洋洋中脊的热液喷口的岩石及其岩石切片,以及珍贵的管状蠕虫标本、其它贝壳类标本;深海冷泉区域重点展示了由科考船“太阳号”和“海洋四号”以及无人深潜器rov“科学号”采集的、来自我国南海冷泉区域的岩石及其生物标本,包含非常完整的深海潜铠虾、贝类、冷水珊瑚及自生碳酸盐岩。
现场还有一件来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深海勇士号”模型,带领大家了解海洋探索的技术发展。
据悉,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深海的重要性,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团队打造“深海园林”展,将生涩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科普知识,希望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海洋探索热”,更希望他们在未来投身深海事业。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28日。
记者:张琦
图片:任超
视频:任超
编辑:史笑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