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书记潘惠芬
- 虹梅街道 -

在虹梅最迷你的居委——航天新苑
有一位年轻的“小巷总理”
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一下
她的故事……
航天新苑是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的老小区,许多为航天事业奉献的退休职工入住于此,因为居民数少成为街道内“最迷你”的居委。
2021年,居民区的老书记退休了,新上任的书记是1989年出生的准90后潘惠芬,目前居委班子共5人,年龄最大的社工46岁,最年轻的23岁,平均年龄仅35.6岁。“年轻”是居民们对新一批居委干部的评价,但凭借新的工作方法,潘惠芬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社区治理。“靠谱”是居民们对这个居委班组成员最新的认识。
吸引年轻人当志愿者
参与社区治理
航天新苑居民区辖区内的居民数只有550户,是虹梅街道体量最小的居委会。2012年,“半路出家”的潘惠芬成为虹梅街道的一名青年社工。从基层社工开始做起,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居民区书记。
作为青年居民区书记,潘惠芬十分关注社区里的年轻人。“我们社区30%以上都是老年人,这次疫情采取的党员双报到制度,让一些年轻人也投入社区服务,直到现在这些年轻人也活跃在社区,持续给我们的社区改造、治理出金点子。”

通过项目增设亲子设施
打造年轻态社区
航天新苑属于“熟人小区”,许多家长彼此都相识,经常结伴在小区游玩,唯一的缺憾是小区没有游乐设施。潘惠芬了解到居民需求后,将建设社区儿童乐园提上了议事日程。恰好街道妇联有意向将航天新苑小区打造成儿童友好型社区,她便积极搭建平台征询居民意见。
经过几轮意见征询,最终在小区21号楼旁建设了一座儿童乐园,铺设了塑胶跑道。这里每天下午吸引很多亲子家庭来打卡,家长们还纷纷共享孩子们的玩具,幼童玩的塑料滑滑梯也是一名家长主动提供的。

居委会的青年社工的朋友圈里都是小区里的年轻人。随着儿童友好项目的开展,几位社工通过“花名册”找到了社区里的宝妈,邀请她们来体验新空间。几乎每周居委都会开展一次亲子活动。渐渐地,宝妈们成了居委活动的忠实粉丝。
花卉种植是航天新苑的特色,2003年小区内成立瑞草花卉组。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小区里的牡丹园成了航天新苑的招牌。为了延续这一兴趣,潘惠芬还组织居委干部和花卉志愿者在居委会中庭开辟了一块小小种植区,里面有花架,上面摆设着孩子们种植的多肉植物,还增设有水循环鱼缸,供孩子们观赏。活动室内的阅览区也增设了低幼儿童的玩乐区以及亲子阅读区。“孩子们来了,家长们也会来。这里成了家长们沟通交流的最佳场所。”潘惠芬告诉记者。
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要向老一辈居委干部学习好经验
潘惠芬回忆说,刚组建班子时,一些居民有些质疑,觉得居委干部太年轻。“在疫情期间,有很多居民看到了我们的班子成员年轻但不娇气,乐意为居民办实事,他们的心也放宽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们聊了。”
每逢大筛时,都有居民跑来和潘惠芬等小年轻打招呼,主动协商沟通小区事宜。这让居委干部们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前我们和居民只是点头之交。他们觉得我们眼熟,但不了解我们,现在不仅知道我们的名字,还能掏心掏肺和我们讲实话,告诉我们一些不了解的社区治理漏洞。”

“老书记们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潘惠芬看来,尽管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有干劲,更易接受新事物,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老一辈的宝贵经验扔掉。“比如我发现老的居委干部相信自己的脚力,经常去串门,对社区的人员信息如数家珍。这值得现在的年轻居委干部学习。尽管微信、电话很方便,但和社区居民面对面亲自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更全面,更客观。微信和电话远远比不上到家里坐坐更能让居民认可你,有的居民经常看到你,就会增进感情,对今后我们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编辑:叶芳芳
校对:潘丽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