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与水打交道时,通常要借助工具
特别是在用水、治水、管水等活动中
创造和发明了
许多用于水事活动的工具
工具是物质性的器物
每一种水工具的创造和使用
都凝结着人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
水工具体现了人水关系中
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演进
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
治水工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治水工具数量多,形态丰富。从科技角度看,一些历史上的治水工具在今天已没有实际使用价值。但其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不会随之消失。
卧铁与竹卷尺
有的治水工具已被新的工具取代,但其仍可作为文化遗存供人们认识和了解。如古代都江堰工程中标示河道深度的卧铁,现在作为历史文物在都江堰景区展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水利工程中用于测量长度的竹卷尺,现在也在水文化博物馆展示。这些工具不仅可以让后代了解历史,增长知识,也能够从中体会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
“卧铁”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挖河深度的标志。“深淘滩,低作堰”,淘滩深至“卧铁”才算合度 图片来源:王琼
卧铁,四川成都都江堰 图片来源:尤亚辉
耒耜
有的治水工具的实用功能消失,但其形象成为代代流传的文化符号。如耒(lěi)耜(sì)就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治水工具,有手柄,可用脚踩,既可挖土,又能端土。现代的治水虽然不再使用同样的工具,但古往今来,凡是大禹形象(塑像、雕像、画像),其所执之物多为耒耜。耒耜的形象已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
大禹治水画 图片来源:姜永良
湖北武汉汉阳江滩公园,“大禹治水”系列群雕,《检阅九鼎》青铜雕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水则
某些治水工具蕴含的文化内涵仍然具有启发性和传承性。如古代的水则(又名水志),是古人用于测量水位的标尺。据说最早的水则是李冰修都江堰时所立三个石人,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来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
古代水则有三种形式,一是无刻画,如石人水则;二是只有枯水位刻画的,如自唐代已有的长江涪陵石鱼,只刻记枯水位;三是最为常见的有等距刻画的水则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标志相对高度。现代水利中已不再使用水则作为测量水位的工具,而是使用标志绝对高度(海拔高程)的水标尺。但古代水则所体现的测量智慧,至今还在水利实践中传承。
李冰像(复制品),四川博物院
图片来源:李晓容
白鹤梁上的石鱼,重庆涪陵
图片来源:颜长江
水工具体现出水文化的物质层面
凝聚着人类劳动、知识与财富的
累积过程与成就
它强调人们运用智慧,显示能力
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对物质财富的创造
物质层面的水文化
同水文化的其他层面
互相渗透、联系,交汇成了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水文化
体现着水文化的立体性和多样性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