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公共晾衣架换成了新的,不易生锈更耐用;楼下的便民信报箱修好了,银光闪闪整齐划一;楼道里的扶手装上了,爬六楼再也不用喘半天……如何使经费创造更大的价值,提升百姓幸福感、满意度,考验着居民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和基层治理水平。
近日,一场2022年第三次书记沙龙暨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交流评审会在抚顺路睦邻中心举行,“小巷总理”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
四平路街道辖区内,80%以上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建造的售后公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改造。
在评审会现场,鞍山五村居民区为大家分享了“双排扶手”的故事。鞍山五村是个人口密集的老工人新村,建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初建时,和每个老旧小区一样,每个楼道里只设置了一排扶手。然而随着居民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这样的扶手已经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老年人上下楼大多希望有双排扶手的加持。
对于这一现象,居委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上门走访和召开座谈会,排摸群众需求,最终,在11个楼道内率先安上了便民爱心扶手,老年人出门方便了,退休生活也变得更精彩了。“用一点微小改变,提升百姓生活质量,这笔经费就花得值得。”刘芩动情说道。
除此之外,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与大家分享了小花园微改造项目,小区里露天花园进行更新后,摆了防雨棚,设了新桌椅;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则带来了睦邻共享小屋项目,将曾经的废弃保安亭改造成“学习角”,供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或集中学习……23个社区,23个具代表性的基层社会治理项目,涵盖便民利民类、群众活动类、关爱帮扶类等多个类别,体现出这段时间来四平居民们的生活变化。
退休前的孙海燕是四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在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当了15年的党总支书记。本次评审会上,她作为特约嘉宾全程旁听,并与现场的“后辈”们交流经验。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她表示,所谓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顾名思义就要用在群众身上,做到让群众满意,才是最重要的。“社区是一个小家庭,空间小,力量却很大。居民区要在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上下功夫,让项目接地气。”
“经费使用,要和居民需求、环境整治、居民自治、‘两新’组织建设相结合,各个居民区做出自身亮点,打出品牌,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江静雯说,“对于2023年的经费使用,大家更要做好规划,将专项经费项目做出内涵,紧抓硬件的同时突出软件特色,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满意。”
近年来,四平路全力建设“15分钟生活圈”,提升百姓幸福感、满意度。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将继续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导居民区党总支找准定位,围绕党建睦邻楼组、区域化党建联建、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党建微网格治理等方面集思广益,创建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走出社区基层治理新路。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张天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