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工站建设,奉贤区金海街道构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为加强基层民生服务力量,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2022年1月,奉贤区金海街道社工站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围绕实现“三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加快构建层级清晰、功能完备的基层社区工作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以专业力量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1+n+x”体系,

做强一批社会工作服务阵地

将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街道重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设置、资源共享、注重功效的原则,着力构建“1(综合)+n(专项)+x(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工作规范化、社工服务专业化、社区活动常态化。

建成的1个街道综合社工站,于2022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依托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全面推进街道社会工作统筹规划、资源链接、项目策划、督促指导、绩效评估、经验推广、队伍建设等。

配套的4个专项社工站,依托相关行业现有站点,设置未成年人保护社工站、青少年社工站、禁毒社工站和矫正社工站,负责推进相关专业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的5个社区服务站,按照“南北均衡、新旧结合”的原则,将在金水新苑、金水丽苑、少湖社区、文杏社区和丰乐社区设置第一批居民区社工服务站,为社区内居民定期开展入户关爱、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关系协调、社区参与、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创新“5+5+5”机制,

集聚一批社会工作专业资源

落实“五项保障”。以综合社工站为标准,设置社会工作者室、个案室、小组活动室、多功能室和会议室等,做到“工作有阵地”;设计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持证亮身份,做到“行动有标识”;梳理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以驻站社工为核心、持证社工为骨干、街道社区工作者为补充和社区志愿者为后备力量的社工人才梯队,做到“发展有队伍”;明确制定工作职责和服务清单,着力探索“育、用、留”的培训机制,做到“管理有制度”;深度梳理群众需求,依托职能部门现有品牌,充分链接公益、社会资源,做到“服务有项目”。

深耕“五大领域”。精准帮扶社会救助领域,推动形成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格局。广泛参与养老服务领域,推动老年人“养老”变“享老”。用心投入未成年人成长领域,加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度。主动引领社区治理领域,引导更多社工专业人才向基层社区集聚。探索开拓社会心理领域,把脉转型时代社会心理。以五大领域为服务重点,带动专业社会工作向禁毒戒毒、残障康复、社区矫正、文化体育等更多领域发展。

推进“五社联动”。街道现有社会工作者55人,社会组织68家,社区工作者160人,社区志愿者6856人,社会慈善资源55家。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聚合力量,实现社工阵地“零的突破”、社工人才“倍数增长”、社工服务“专业高效”,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坚持“1+3+4”理念,

打造一批社会工作品牌项目

突出一个工作方向。以实践为基础,以提供社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通过“线上询问+线下走访”,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事项需求调研,入户收集群众的问题需求和意见建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精细化服务清单和服务项目。

坚持三条价值取向。立足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基本理念和专业伦理,探索“自助+互助、个案+小组、专业+志愿”的项目推进模式,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协调社会关系,恢复、改善和发展社会功能,适应和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

强化四维服务导向。立足社情民意,积极打造“一站一品牌”,通过纵向贯穿品牌导向,共建联建同推进;横向延伸目标导向,任务分工责任清;向内注重育人导向,凝魂聚气强合力;向外做实民生导向,专业服务暖民心,进一步提升站点影响力、服务专业性和资源融合度,努力打造社工站服务品牌。

下一步,金海街道将继续探索推进社工站建设发展,构建具有金海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回应不断涌现的社会服务新挑战和新需求,使社会工作更好服务新城发展、服务民生期盼、服务治理实践。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