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专递㉗|“保护法”真诚倾听“被保护者”心声

摘要

在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过程中,立法工作专班多次“走进校园”,与学生代表面对面,认真聆听未成年人的心声。同时,还首次邀请未成年人“走进人大”,开展法规草案模拟审议,畅谈“我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发表立法建议。

“我觉得电子产品中的‘青少年模式’过于低龄幼儿化。”“我希望校外活动场地能够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我认为学生隐私保护机制需要得到完善。”“我提议要建立全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监测机制。”……

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过全面“大修”,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在《条例》起草和审议过程中,数十位未成年学生作为“被保护者”,走进人大开展“模拟审议”,畅谈他们理想的“保护法”、勇敢发表自己的立法建议。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未成年人的参与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更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经常要给网络洗洗澡”

“经常给网络洗洗澡”——来自上海市新晖中学初二的田同学希望每年都能有“网络清扫”行动,避免不良信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讨论中,孩子们的话题大都围绕在网络沉迷、网络霸凌、个人信息保护、网游账号监管等方面。多数学生反映,自己在网上社交或游戏过程中受到过他人辱骂或言语攻击,或者浏览到自动跳出的恶俗内容,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这种情况,他们缺乏有效渠道投诉,所以希望能在立法中增加不良信息的监管或屏蔽的内容。还有部分的学生表示,自己曾使用家长手机或账号登录游戏网站,有的身边同龄人曾有游戏充值数额较大的情况,在班级内分享网络游戏经验也是课余常态。但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谈到,网络游戏是他们喜欢的休息放松方式,希望不要一刀切、对网络游戏完全禁止,而是希望游戏开发商本着“防沉迷”的理念去设计游戏。

新北郊初级中学的张同学对部分网络游戏在同学们之间的流行表示了担心,“我发现,有一款名为‘迷你世界’的游戏就曾出现问题。这是一款专门面向青少年、自称拥有‘上亿青少年用户’,且以‘锻炼青少年三维空间思维,开发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为宣传语的游戏,却屡屡被人发现页面有涉黄文字以及色情诱导信息。而且,被曝光后游戏公司也没有完全整改到位。这严重影响了玩这款游戏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她的身边还有同学玩过一款名为“心跳文学部”的心理恐怖游戏。游戏中,有两位主要女性角色以血腥恐怖的方式自残、自杀了。在被询问到游戏体验时,该同学仍心有余悸:“现在看到白色的蝴蝶结,我还会想到那个疯掉的女性角色,会心理不适。”张同学表示,像上述两款游戏一样的游戏在目前市场上还为数不少,未成年玩家数量也很庞大。张同学认为,未成年人很容易被游戏的外观吸引,沉溺于与虚拟人物交流的幻想中,而忽视了其中迷信、涉黄、恐怖等元素给自己带来的伤害,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为此,希望《条例》能够“救救网络沉迷的孩子”,完善网络沉迷防治制度,对这些带有不良元素和主题的游戏进行规范和限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

来自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五年级的谭同学拿到《条例》草案修改稿时,就感到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表述还不够全面:“《条例》要求学校大力宣传推广网络教育,但这样会不会导致青少年近视人数增加,会不会有一些同学借上网学习的名义玩游戏?”在和小伙伴讨论后,她建议增加如下表述:“学校在推广网络教育时,也应当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温暖的土壤才能长出强壮的树苗”

《条例》家庭保护章节的规定,来自上海宝山实验学校的曹同学对于家庭惩罚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在养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偏差或者是错误,如果一味禁止惩罚,对他们的人格养成也是不利的,所以觉得“打打手掌心还是可以的”。来自中华职业学校的顾同学感觉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从小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奶奶非常善良,在乡下会主动帮助别人,身上的特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受长辈影响,他也非常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地上有一片纸屑,下意识动作就是捡起来。他说,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在家庭里面爸爸怎么样、妈妈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如果家长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看,孩子当然也会拿着看。所以,他觉得“父母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的身体力行很重要”。

“平时上学时,体育活动可以在学校进行,但一到假期,篮球、足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就会受限,导致同学们运动难度增加。同时,一些体育场馆不菲的费用也阻碍了同学们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因此,我建议在《条例》社会保护章节中新增关于文化体育设施的条款,明确规定除学校外的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并有时段保障的相关规定。”——闵行区莘庄镇小学五年级的金同学有感于每到假期自己和同学运动难的苦恼,在“审议”中大胆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来自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吴同学就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出建议。在她看来,现有的社区活动场地大多为低龄儿童设置,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我身边有些爱好打篮球的同学反映,出了校门就无法打篮球了,那么一些有条件的社区是否可以考虑在安全位置安装一个可移动的篮球架呢?再比如,同学们放学后就想在社区进行户外运动,但有些同学忘了带器材,有条件的社区是否可以免费提供或者廉价租赁一些像羽毛球拍、短绳、球类等简单的运动器材呢?要让各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都有感兴趣的活动,在社区里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她建议,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社区生活需求来设置相关设施、开发相关项目,让各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都能在社区里感受到社区活动的乐趣。

未成年人作为《条例》立法保护的对象,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对《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参与到保护自己的立法过程中,亲身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从此在未成年人的心中播下,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稿件来源:市人大社会委

上观号作者:上海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