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第一辑)
朱惠国 主编
刘尊明 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古籍类规划项目
2021—2035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资助项目
词谱要籍
整理与汇编
词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诗词中词创作的重要依据。系统性发掘、整理、出版明清词谱,不仅对当下的诗词研究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但自晚清以来,明清词谱的整理和研究一直处于较少被关注的边缘位置,相比其他古籍文献,对词谱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不多且不充分,除影印《词律》《钦定词谱》外,几乎没有对其他明清词谱做过全面的研究与整理。
“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丛书是第一次对明清词谱做有系统且有重点的整理、研究与出版,是第一部汇集词谱点校本的大型古籍整理丛书。
“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献价值。明清词谱除了刻本,还有一部分以稿抄本的形态存世,这部分稿抄本因年代久远,或流传过程中受损、保存方法欠妥等原因,不少已经出现残破、字迹漫漶等问题,因此将这部分词谱整理出来,具有保存文献的重要意义。另外,个别词谱虽是刻本,但传世的数量稀少,也有整理后出版的必要。
第二,学术价值。丛书通过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词谱的整理,揭示不同时期各类词谱的特点,并在出版物中以“整理前言”的形式,对这些词谱编撰者的生平和词谱的编制过程、词学价值等进行初步研究,等同于一份厚重的学术研究报告或论文。这些词谱按时间排列,自身形成了一个系列,通过对其细致比较和整体性考察,不仅可以探讨明清词谱形成原因、发展过程、词学价值等常见问题,而且还可进一步研究不同词谱间的前后承续关系,考察和揭示明清词谱的内在发展轨迹,推进对明清词谱研究中最重要却又长期被忽视的词谱间承续与演变问题的研究。
第三,社会文化价值。传统古典旧体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创作的作者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各种旧体诗词创作竞赛也在全国各地不断举行。但词体与诗又有不同,其创作有词调的限制,每个词调的格律都不同,即使同一词调的不同体式也有差异,创作时需借助于词谱。词谱是词创作必备的工具书,目前通用的词谱除《钦定词谱》外,还有一些今人编制的词谱,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不足,整理出版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词谱,不仅可以为词谱研究提供文献依据,也能够为当下的词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吸引更大层面的兴趣和关注。
选目与体例
丛书遵循代表性、重要性、珍稀性的原则,总共计划挑选20种明清词谱进行系统整理。第一辑共挑选8部词谱,分为6种7册出版。
《诗馀图谱》
[明]张綖 编著
刘尊明 李文韬 整理
《词榘》
[清]方成培 编著
王延鹏 鲍恒 整理
《诗馀协律 自怡轩词谱》
[清]李文林 编著
[清]许宝善 编著
欧阳明亮 整理
《选声集 记红集》
[清]吴绮 编著
[清]吴绮 程洪 编著
陈雪军 胡晓梅 整理
《填词图谱》
[清]赖以邠 编著
余意 整理
《啸馀谱·诗馀谱》
[明]程明善 编著
刘尊明 李文韬 整理
本丛书挑选词谱,遵循代表性、重要性、珍稀性的原则。所谓代表性原则,指综合考虑词谱谱式体例的代表性、时代分布的代表性和学术价值的代表性。从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张綖《诗馀图谱》正式发轫时起,明清词谱撰著、刊布的数量众多,其谱式体例有黑白圈图谱、随文平仄标示谱、文字平仄与工尺谱融合谱,等等,其中有代表性的谱式均进入丛书整理的范围。时代分布的代表性,则主要考虑明清词谱发展的阶段性,丛书拟定整理的明代词谱贯穿了嘉靖以迄明末的各个时间段,清代词谱也包括了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各朝时期。其中第一辑整理明代词谱2种,清代词谱6种,包括了明嘉靖词谱萌发期到清中期词谱繁荣期的代表性词谱。而所谓学术价值的代表性,则是关注词谱编纂的学术含量、创新程度、词学影响等指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初刻本《诗馀图谱》书影
重要性原则,主要考虑词谱的历史价值、著者的声望和影响力等。如张綖《诗馀图谱》在词谱制作史上具有发凡起例的影响,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明清词学发展进程,故进行重点整理。程明善的《啸馀谱·诗馀谱》、赖以邠等的《填词图谱》,在当时而言,是成为了明末清初词坛“标准”的词谱著作,虽在格律描绘上缺点明显,却影响到词史的发展,故也重点整理。《选声集》《记红集》是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谱体词选,《选声集》由吴绮独立编选而成,《记红集》则是在《选声集》的基础上由吴绮、程洪二人合作修订扩编而成。《选声集》作为清初谱体词选的典型,按调选词、标注格律,呈现“谱选一体”的特殊形态,有强烈的订谱意识,是不容忽视的一部词谱文献。许宝善《自怡轩词谱》则本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明清词谱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词谱,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创了以乐谱为谱式的词谱编纂范式,极大地丰富了清代词谱的类型,同时其中所反映的词体、词乐观念,也给后人带来诸多启发,同样是一部值得整理出版的词谱文献。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
程明善流云馆自刻本《啸馀谱•诗馀谱》书影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记红集》
鸿宝堂本《填词图谱》
清乾隆三十七年 (1772)刻本《自怡轩词谱》
珍稀性原则是明清词谱要籍整理出版的一个重要标准,其目的是希望对珍稀存世词谱,尤其是有价值的稿抄本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力图通过校订整理,务使词谱文献中的精粹得以传世,并使之面貌更加完善、便于学界使用,也为推动词学研究的纵深开展提供帮助,为研究明清词谱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例如方成培《词榘》即为从未整理过的稿本,长期保存在安徽博物院,非常珍贵。整理者在文献比对、字迹辨识等基础性工作上已花费了大量心血,工作进行时间长达十余年。该词谱的整理出版,将对中国词谱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李文林《诗馀协律》是清代中期一部颇具特色的词谱文献,虽是刻本,但因编撰者地位不高,刻印数量很少,流传也不广,现今已十分稀见,因此也相当具有整理出版的文献价值。
丛书后续将继续分两辑推出以下初步拟定整理的词谱书目:
明代词谱4部:万惟檀《诗馀图谱》、顾长发《诗馀图谱》、徐师曾《文体明辨·诗馀》、毛晋《词海评林》。
清代词谱9部:叶申芗《天籁轩词谱》、孙致弥《词鹄》、郑元庆《三百词谱》、礼思鹏《词调萃雅》、郭巩《诗馀谱式》、吕德本《词学辨体式》、朱燮《朱饮山千金谱·诗馀谱》、舒梦兰《白香词谱》(含舒梦兰《白香词谱》;谢朝徵笺《白香词谱笺》;陈栩、陈小蝶《考正白香词谱》)、钱裕《有真意斋词谱》。
丛书中每一种词谱的整理包括两个方面:文献整理和基础研究。文献整理遵循古籍整理的一般方法,并根据词谱的特点作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底本选择、校勘、标点、附录等。整理时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校勘学以及文学的研究方法,在选定底本的基础上,注重勘误、辨伪、断句及正确标点,依据实证用“校记”的形式说明校改、疑误及文献异同等。基础研究则主要对编撰者的生平行实、词学活动进行考证,对词谱的编撰过程、基本特点、使用情况以及版本与流传情况进行阐述,并根据史实阐明有关学术研究的现状和成果,最后用“前言”的形式体现出来。每种词谱原则上均包括书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五部分。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