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展带你邂逅一场“最炫民族风”

少数民族的刺绣隐藏着民族生存繁衍的密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印记。10月24日下午,2022年全国染织刺绣研修培训班作品展于线上开幕。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感受锦绣世界的传承与创新。

蒙古包、哈萨克帽、毛毡……走进位于嘉定秦古美术馆的展厅,一股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来自各地少数民族同胞的非遗刺绣作品,共计160件。

来自藏族的堆绣唐卡传承人普布卓玛于2017年完成的巨幅堆绣唐卡《释迦牟尼堆绣大唐卡》,被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唐卡”。为了来嘉定参加这次展览,普布卓玛特地花了1个月的时间创作了新的刺绣作品《吉祥如意象》。

普布卓玛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中,她运用了绘画、浮雕、抽丝、贴线等多种技法,使得作品色彩绚丽、对比分明、质感饱满。“在我们当地,大象就是吉祥的象征,它背着吉祥如意宝,一方面非常有我们当地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是我对上海嘉定的美好祝福。”

展览中也不乏一些独具创新的刺绣产品。一块破旧的土布在白族刺绣师王艳茹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可爱的蝴蝶结包包,银饰、珍珠点缀其间,再结合传统的刺绣手法,精致而又不失潮流。

“我去村村寨寨收来很多老物件,这个包的原料就是那里的一些老旧衣服,再用现代人喜爱的风格设计成包的形状。”王艳茹说,为了更好地彰显民族元素,她在包面运用了传统的打籽绣、马尾绣,“造型更立体,而且在过去,马尾绣被少数民族认为是财富的象征,寓意也很好,希望通过老物件的改良再利用,大家能把少数民族的东西更多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据了解,今年10月初,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上海素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全国染织刺绣研修培训班在嘉定开班,全国9个少数民族25人参加学习。“研修班中,也有上海本土的手艺传承人,大家互相学习,也希望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学员将这边的非遗文化带回当地,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研修培训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幕式上,遇见“hong榴”江桥镇服务少数民族公益项目启动,项目将为少数民族同胞搭建一个文化交流学习、社会生活融入和民族风采展示的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此外,“指尖上的传承”体验基地也同步揭牌。

小贴士

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素朴文化”,线上观赏更多展览作品。

撰稿:周玉林

编辑:唐敏、卢泽斌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