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影响力?如何挖掘新的生长点? 冯志勇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调研

✦  +

10月8日,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开展调研。

“要总结基因中心20年成果,为后续科技创新提供有益借鉴。”今年正值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成立20周年,在听取基因中心的工作成果汇报后,冯志勇对基因中心未来发展提出要求。他指出,要进一步扩大节水抗旱稻科技成果影响力,持续选育系列化、迭代化的新品种,推陈出新,为科技品牌建设、品种影响力提升助力。同时,他希望基因中心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做更多新的探索,借助人才评价的创新,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与企业成果转化方式相结合等方式来做更多创新。

“基因中心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既是种质资源库,也是一个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如何挖掘新的生长点?”冯志勇要求,要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确保表型鉴定等平台有效运作,并通过平台获取更多信息,了解全球最先进的育种方向,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对于基因中心建设节水抗旱稻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展望,冯志勇表示支持,并建议,农业科技要成为全球策源地应从更高层面推动、谋划,要与国际接轨,集中各方面资源,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近年来,中心建立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一库三系统”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实现了种质资源库全程信息化可追溯管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水稻功能基因资源库和全国最大的生菜种质资源库;建成了国际一流的水稻抗旱性鉴定专用设施和高通量表型鉴定平台;建立了“基因园”科普馆,积极开展基因资源科学普及。中心科研团队育成了“节水、抗旱、高产、优质、减少碳排放”的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29个,其中国审品种5个,年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并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示范推广。成立至今,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科学普及一等奖5项,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实现了上海市在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大奖零的突破。

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科教处、办公室相关同志参加调研。

✦  +

文:施勰赟

摄:杜洋域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