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2022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数字新时代 教育大未来”上海教育大直播走进虹口区,带我们了解虹口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探索。
作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及“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虹口区紧跟教育部、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围绕“一体、两翼、三轮驱动”总布局扎实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赋能教育发展。
在直播中,虹口区副区长陈筱洁以“123”这三个数字来总体概括虹口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1”,是指以实验区建设为“一体”。虹口区坚持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为统领,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2”,是指以“数字虹教”云平台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两翼”,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引擎。
“3”,是指以分学段即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信息化应用研究为“三轮”驱动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落实到课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在“123”的引领下,虹口区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遴选出9所实验校,积极探索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教学模式。
目前,虹口区智慧学校建设已覆盖19个学校,333个班级;还组建了一支由126位信息化专员组成的专业队伍,覆盖全区所有学校。
全覆盖:
确保每一个学生享有公平优质教育
为了确保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权利,在考虑了学生学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与特色、不同应用场景下需要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未来需要在同学段中做好示范、发挥引领等实际情况后,虹口区选择了9所跨不同学段、拥有不同应用研究特色的学校作为实验校。
在直播中,陈筱洁介绍,这些实验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上,主要围绕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的打造,聚焦“一条主线”,探索“多维应用”。
“一条主线”,即区校联动式聚焦数字赋能下的学生评价。虹口区在学前阶段探索了幼儿成长评价相关四大板块和五大领域的幼儿观察指标;在小学阶段,构建了彩虹少年“5+n”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学习品质的指标体系”;在中学阶段,制订了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实施发展性评价。
“多维应用”,即百花齐放式探索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变革。虹口区以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为目标,以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为载体,在人工智能教育、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智慧型数字资源建设、语文阅读教学新样态、信息环境与素养提升、远程教研指导与支持等7个方面,聚焦校本特色,注重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与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着力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场景与应用。
例如,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提出了“‘趣’字当头,‘实’字在后”的低年级线上教学策略。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尹杰在直播中介绍说,“趣”字当头,体现在教师要有“动作之趣”、语言之“趣”,还有作业之“趣”。“实”字在后体现在“实”习惯、“实”方法、“实”互动,养成线上学习课堂规范,提高在线学习效率。
作为第三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的江湾初级中学,校长丁蓓在直播中介绍,学校把研究实践的重点放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面,构建“精智课堂”,力求每一堂常态课都有精准的目标、精炼的资源、智慧的设计、智能的工具。学校还与华东师大课程所合作探索人工智能+线上线下融合(ai+omo)课堂教学实践项目,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虹口区还将区特教中心也纳入实验校。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丁美珍在直播中介绍,为了更好地识别与支持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虹口区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建了“学生能力检核评估系统”“虹口区特殊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区校远程互动系统”“特教资源库”,实现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云筛查”;学生突发需求“云响应”;教师专业支持“云资源”;融合教育精准决策支持保障“云管理”四大功能。虹口融合教育呈现了全时空、全覆盖的“云支持”教育现代化的新样态。
全发展:
五育融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陈筱洁在直播中谈到,“五育”是一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复杂系统,只有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共进共生,才能真正实现1+1大于2的“融合”效应。在开展“在线教学”的特殊时期,我们不仅注重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更聚焦如何进一步深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虹口教育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一是让教学活动多样化。例如,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开展了“树洞”活动,鼓励学生匿名倾诉居家期间的亲子矛盾、心理困惑等,由班主任团队和心理老师统一回复,给予学生暖心鼓励和及时关怀。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借助“上海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的“三个助手”使用及“空中课堂”视频资源的融合应用两个层面,探索出“两环节、七步骤”互动模式,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新样态。
二是让作业管理系统化。虹口区从区域层面,主张在线上教学背景下,落实“双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升作业品质;合理运用技术支持,实现作业批阅、分析智能化,协助教师作业管理精细化;注重实践性作业,鼓励多样性作业,以系统化的作业管理,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针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设计了征集倡导低碳生活标语、撰写低碳生活倡议书、制作低碳生活宣传海报等实践作业,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开展环保教育。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运用技术在统计与交互方面的优势,实施精准教学。学校数学组通过平台提供的作业数据,设计了作业结果分析、解读与应用的四环节,调整教学,提升讲评针对性。
三是让一日作息常态化。比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等学校通过录制“准备篇”“学习篇”“运动篇”三个居家学习作息安排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科学有序地安排作息时间,开展适度运动,确保身心健康。
促“双减”:
让教学生态更科技、更优化
为有效推进“双减”,虹口区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打造三朵“云”,即“云技术”“云资源”和“云课堂”。
“云技术”支持,让作业管理更科学。虹口区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研发并全覆盖使用了“义务教育作业与测试备案系统”,为学校结合学段学科特点合理调控作业总量提供支撑,促进学校基于数据分析加强作业管理。
同时,区域内学校结合校情个性化地使用“深瞳优学”“每日交作业”“校园消息站”等信息化平台深化教研,借助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学与辅导,让作业管理更科学。
“云资源”共享,让服务渠道更多元。拓展“互联网+”的服务资源是虹口区实现课后服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虹口区积极打造“3+1”课后服务“助力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特教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社区学院的资源优势,形成文化艺术、科技教育、非遗手工、心理团辅等不同类型的线上微课,逐步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渠道,供学校灵活运用服务资源,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云课堂”互动,让教学生态更优化。基于“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虹口区围绕在线教学开展深化研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优势,通过“在线观课”“协同教学”“你问我答”“经验分享”“资源推送”等环节互学共研,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教学互补融合的教学新常态。各校借助信息化平台,最大程度地还原和模拟线下课堂的“交互”场景,实现多主体联动和多形式互动,让线上课堂赋能传统教学,使教学生态更为优化。
在直播中,陈筱洁说,作为虹口教育人,应当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要及时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努力打造与北外滩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两大价值——数据价值和人才价值,实现未来的虹口教育更智慧、更优质、更均衡。
直播中透露,虹口区将不断精进,基于“需求驱动——服务便利——智能治理——管理减负”的思维方式,充分把握数据这一驱动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构建优质、均衡的数字化教育为目标,实现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预 告
2022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数字新时代 教育大未来”上海教育大直播开启。10月5日19:00~20:00走进金山区。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金山区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建设“金山教育阅读平台”、全面推进“智慧课堂”项目,金山区如何着眼于区域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教育治理能级,聚焦课堂教学赋能?让我们走进金山区一探究竟。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