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静安区华怡园1号楼的居民圆了电梯梦。这也是全市第一次在既有多层住宅上加装电梯。
电梯承载大民生。从第一台到第n台,加装电梯持续提速,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再“悬空”,一键直达幸福生活。
记者走进华怡园一号楼,窗边的绿植盛放,电梯轿厢里贴着红色对联,中间写着“欢迎回家”,这一切全都是居民自己打点的。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82岁的居民於阿姨特地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装电梯了我们心里真的很开心!我们是第一个装,上海市有名的。装的过程很辛苦,尤其要居民同意签字。有的居民不同意,我看到他家里灯亮了,但我按门铃就是不开门,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没有先例、没有细则,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户户上门协商、筹集资金,一个个部门盖章,居民们足足为这台电梯跑了三年。如今,华怡园的四幢楼全都装上了电梯,最近的一台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一年。
“装第一部电梯的时候,章敲了五六十个。但到后面很多章都压缩了,甚至到2号楼加装的时候很多都实现了网上办理,流程便捷了很多。3号、4号楼是政府补贴24万,2号楼政府补贴28万。”美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玉萍对其中的变化深有体会,要盖的章少了,居民出资少了,加梯提速了。
从“难产”到“量产”
华怡园加梯的历程也是全市的缩影。这几年,随着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加装电梯从“难产”转向“量产”。许多老旧小区开始整小区加梯。徐汇区漕河泾街道金牛花苑的40个门栋今年全都装上了电梯,居民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实际上,小区困难家庭多、租户多,而且在初步可行性评估中,40个门栋中有28个适合加装,较难加装8个,不适合加装4个。金牛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红英坦言,最初觉得能加成两三幢已经很好了,没想过最后40幢全都能加起来。
“十几年下不了楼,那些老人流泪、期盼、焦虑,正是居民强烈的愿望给我们决心去做成这件事。我们在一个月内做成了16台加一的签约。5月20日,20台电梯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场景感动人心。”
面对初步评估结论,在区、街道的支持下,小区邀请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的6位专家开展实地评估,经过多次勘察并与管线单位协调后,最后创造条件让整小区都能够安装电梯。
面对少数居民的不理解,周红英想出办法,让需求最小的来做工作:“很多一楼居民非常支持,倒过来做楼上居民的工作。大家真正合聚成一股力量,自治共治。”一台台电梯也成为了推进社区治理的新纽带。
记者在现场看到,金牛花苑的美丽家园改造也在进行中。新电梯和暖黄色的外立面融为一体,楼梯扶手换成了木质的,水泥地都换成了地砖。加梯和改造的红利叠加,让老旧小区更加宜居、更有温度。
徐汇区房管局修缮历保科科长周俊慈介绍:“今年我们对所有启动旧住房修缮的小区全部都推规模化加装。我们会推进整体的管线移位,将来再做加装电梯时候,管线移位的费用可以省下。规模化加装,小区的整体性比零星加装强很多。”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从2012年到2018年,全市加装电梯不到100台。此后,不断按下加速键。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老房加梯2094台。其中,去年一年就完成了1579台,超过去十年总量的3倍。加速度的背后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
2019年,由市房管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居民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梯建设资金,政府最高补贴从每台24万元增加到28万元。
2020年,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被列为民心工程,市级层面成立加梯专项办公室,以更大力度推进。各街镇居委充分发挥社区协商机制。
2021年,《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指引》指导不同楼层出资比例,促进居民意愿统一。下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物业全程参与加梯,形成“建管并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市房管局副局长林伟斌介绍:“2021年,我们基本上把加梯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来。从经费怎么筹集,到后续运维管理的方式都做了明确。今年完工2000台以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目前完成加装662台,在建施工2054台。”
数字化赋能民心工程
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创新的工作方法体现在加梯的每一步。
在前期审批阶段,通过“一网通办”实现批量化审批,提高效率;在项目施工阶段,将美丽家园改造和加梯同步施工,减少扰民、降低成本;在资金结算阶段,申请“加梯贷”减轻居民负担;在后期维保阶段,引入保险服务等等。
林伟斌表示,今年会继续结合老旧小区的修缮改造,推进规模化加装。此外,会更加突出数字化赋能,“一网通办”加梯一件事预计年内完成,并开发相应的管线迁移应用场景。一路发起、五路协同,街道居委会可以在系统上一键发起,配套单位会协同过来,做相应的勘测,更好地统筹施工。
对于居民关注的后续维保资金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通过第三方或国有企业的平台来帮助居民加强电梯后续运营经费使用方面的监管。
来源:话匣子 记者: 顾赪琳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