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广播电视台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生命给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作为现象级纪录片ip的同名电影《人间世》8月19日起全国公映。
电影《人间世》由同名电视纪录片的素材重新剪辑创作而成,但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首次面世。
在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四位导演的联合创作下,电影较前作构建了全新的叙事视角与故事结构,也具有更加浓厚的电影质感。
2016年,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播出,并迅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后,第二季《人间世》继续受到关住,两部作品分别获得豆瓣9.7和9.5的高分,更一路斩获多项业内大奖。
经过6年沉淀,《人间世》首次以电影形式登上大银幕,采用全新的主题立意,构建不一样的叙事视角与故事结构,是一部不同于电视版纪录片的大银幕之作。在故事选择上,《人间世》更多地聚焦患者个体及家庭的遭遇,不同家庭面临的选择、遭遇的迷惘、前行的阻挡都显得相当真实。而影片更在一开始就提前宣告了拍摄对象的离世时间,这种“倒计时”的呈现方式,也让观众沉浸式地跨入这些患者及其家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人间世》·延伸阅读
2016年,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在这部10集的纪录片里,呈现了重症抢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年轻妈妈的抗癌日记等直面生死悲欢的细节。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着力刻画皆大欢喜的医疗奇迹,而是坦然地展示了医疗的“失败”:医生尽力了,却也无能为力。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早已闻名遐迩。医学固然可以妙手回春,但面对生死有命,很多时候也无力回天。当患者带着对生的渴望,却碰上了医疗的瓶颈,会造成巨大的期待落差。而当落差因为知识壁垒或是情绪失控而指向了医生,往往会造成本该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医患之间对立紧张。2013年震动全国的温岭袭医案即是一例,即便手术成功,却没有医疗办法缓解患者鼻腔的不适感,导致患者以为医院造假,最后酿成血案。
生命的长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水平的度量衡。但医学更像是个无尽的征程,在这条道路上,恐怕没人知道我们已到达哪一步、前路有多长,只能凭常识感到现有的医学水平,尚不足以让我们解脱贯穿人类数千年历史的生死之忧。
电影《人间世》剧照
纪录片《人间世》就淋漓地展示了这种无奈,但当中依然可以看到影响医患关系的机制因素。据编导介绍,他在拍摄之前也为挂号难所苦,但拍摄之后才明白症结在于医疗资源紧缺:2016年7月4日到10日,瑞金医院仅内分泌科4间诊室就接诊3692人——平均每个诊室每天要接诊131人,每个诊室上午和下午都只有一位医生。另一场景里,医生与患者起了一点小冲突,原因在于患者问医生医保的额度,而各省情况有别,医生也不知道,由此发生龃龉。
坦然接受医学的“无力回天”,是一个社会心态成熟的标志。心态的成熟建立在机制的完善之上,完善的机制能保障医学对生命的终极裁判,而不会在半途上被黄牛的加塞、虚假广告的蒙蔽等偶发情况打断。改革所要秉持的方向,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医学在诊治过程中的权重,用制度把病人托到医生面前,康复与否尽可能地交由医学,而非挂号、床位等其他因素。当这些改到位,患者才可能真正坦然地接受医学的无力。
电影《人间世》剧照
近段时间,医疗领域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明确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其中规范了医疗、药品、保健品等搜索信息;人社部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完善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岗位公平……不断的改革,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人间世》所倡导的医患之间沟通体谅,会寻求到更加坚实的落点。
改革步步推进,可以打破制度性障碍,却未必可以打破医学水平的天花板,依然不能推导出医学万能的结果。但机制到位,可以让医学尽其所能,即便最后“无力回天”,也可以让患者坦然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社会还需要同心协力。
本文摘自《人间世》,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资料:东方学习读书会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