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上海】长三角国创中心,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进入3.0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这个发展阶段,长三角将由‘世界工厂’走向‘全球产业高地’。”

近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在接受人民网上海频道专访时表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开放、最有竞争力的区域之一,过去几年里,长三角三省一市强化制度联动、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道路,以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支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长三角一体化3.0阶段,长三角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级产业高地’”

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是由科学技术部批准、沪苏浙皖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探索围绕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资源配置新模式、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也是上海构建科创共同体、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创中心的成立,是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为主体,联合苏浙皖等地相关机构共同建设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旨在建设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产业高地建设、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也是刘庆口中出现的高频词。刘庆认为,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3.0新时期,将长三角由“世界工厂”走向“全球产业高地”,除了需要打通“断头路”、实行相同政策等一系列必要举措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

在刘庆看来,站在一体化的角度,每一次重要布局都应该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视野去谋划,思考如何与周边结合、与区域融合。国创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与长三角腹地产业的转型发展需求要紧密对接,这是当前和下一阶段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大趋势。这不仅是区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长三角当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和“改革试验田”的应有之义。

“探索新机制,让大家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实现共创共赢”

成立以来,国创中心按照“一个核心团队、一套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管理”的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开放与共享,兼顾三省一市各自的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实现各扬所长的差异化协同发展。“让大家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实现共创共赢。“刘庆坦言。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事实上,从国创中心的基本构架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目前,在国创中心框架下已有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安徽两地相应机构正在筹建之中。除了办公室、投资财务等部门保持独立外,国创中心的其他部门都实现了一体化办公管理。

刘庆举例,以一个整体对外代表长三角,一个专业化机构推动一市三省的科创资源与产业对接,更高效率、更大范围承接和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合作对接、评价,推动项目落地。

刘庆认为,一体化大大增强了机构的整体影响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引进项目,为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新协同,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搭桥、跨界、破圈……揭牌一年多来,长三角国创中心面向长三角重点区域,积极培育建设具备核心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更重要的是,国创中心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中施行“多元投入、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等模式,用市场化的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障科研团队拥有机构的运营权、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企业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能的主体,国创中心与区域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征集凝练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组织技术联合攻关。把产业真难题、企业真需求作为课题,用企业愿意出资解决作为真需求判断的“金标准”,向全球创新合作伙伴进行需求与解决方案对接。目前,国创中心与224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已累计向合作企业提炼了技术需求867项,累计企业意向出资金额超过23.8亿元。国创中心已成功对接需求429项,合同总额超过11亿元。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国创中心将高标准布局建设100家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规模达到5万名;集聚海内外战略合作机构各100家;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00家;布局10家创新综合体等等,打造一批长三角区域科创共同体,服务支撑长三角产业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坚持引领发展内循环,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正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坚持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环境,筑牢创新优势,对长三角各地形成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刘庆希望,将来上海的创新高地能筑得更高,上海的开放大门能开得更大。

刘庆建议,上海要坚持把“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引领发展内循环,贡献智慧和“大脑”,把握价值链高端环节,帮助内地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上海的创新链要按照长三角甚至全国的产业链来布局,“发展内循环不是普通的产品、商品,而是我们的能力、服务、技术和研发。”

发展内循环中,如何充分发挥出上海的策源引领和资源集聚优势?刘庆认为,关键在“需求”。上海尤其要吸引各个地方龙头企业把需求提过来,把技术订单、服务订单提过来,同时构建起更适合与上海科教资源的需求对接机制,与上海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对接机制,进一步释放上海在科教、金融和国际化方面的优势资源价值;通过市场化机制占据创新链上高附加值环节,深度服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创新动力支撑。

“未来,我们将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刘庆说。

信息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观号作者: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