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记忆”如照片般逼真,这项技能有“魔力”!

是怎样的热爱让身为小学教师的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投身技能?又是怎样的技能“魔力”,助她通过针线,将“记忆”带回“现实”?今天,我们一同走近中国手工艺大师邹绳珠。

今天征集故事的主角是这件名为《追忆》的展品。

乍一眼看上去,是否觉得是一张照片?

《追忆》

其实,它是一幅瓯绣作品,出自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手工艺大师邹绳珠之手。

“瓯绣,古称温州刺绣,取名于温州古称‘东瓯’,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始于唐宋时代的瓯绣,至今已传承发展了1000多年,不仅走进了我们国家的最高艺术殿堂,还曾作为国礼走向世界。2008年,瓯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瓯绣种种,邹绳珠娓娓道来。这也难怪,今年刚步入花甲之年的邹绳珠不仅与瓯绣打了40多年的交道,还是一名在高校专门从事瓯绣教学的老师,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邹绳珠高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邹绳珠在教学中

那么,这幅如照片般逼真的《追忆》,绣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我记忆中温州的古民居,我小时候就出生成长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一直到十多岁搬离。”

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拆了已有好几十年,在邹绳珠的记忆中也沉寂了好几十年,直到2005年,它再度鲜活出现。

2005年,邹绳珠去邻近的泰顺写生。

“我有空就会出去走走,写写生,为刺绣搜集素材。到了泰顺后,看着当地的廊桥,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也是这样的古民居,顿时感觉亲切极了。”

《廊桥》

泰顺之旅,打开了邹绳珠记忆的闸门,时光仿佛可以倒流,在老房子度过的年少时光再度清晰起来。回到家后,邹绳珠忍不住想绣点什么,结果就是“古民居系列”瓯绣作品的诞生。

邹绳珠以泰顺古民居为参照,加上自己小时候的记忆,绣了6幅不同的古民居瓯绣作品。

“4幅成了他人的藏品,1幅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另外1幅留在身边做个念想。”

记忆中的古民居,竟然通过针线再现眼前,若手上没点本事,也是不行的。

在邹绳珠看来,这幅《追忆》最大的技能难点在于:如何通过针法表现光影的真实感,表现建筑的历史感?

刺绣上的绣理,如同画笔一样,只是借用针法去达到想要的效果。就以光的明暗来说,一定要与色线完美配合,按照物体的结构、角度、距离等合理配色,使得绣品富有层次感。

——邹绳珠

《追忆》细节

据邹绳珠介绍,创作《追忆》时,她先对图案进行仔细观察,判断光的强弱,判断最强烈的光点与阴暗处,然后配用相应的色线;然后,在平面上绣出富有立体感的形象,用色线表现出被绣形体的明暗效果;最后,用针法的切换分明绣理,将图案进行美化。

整幅作品用到了接针法、平针法、乱针法、三角针法、四针法等多种针法,利用多种针法的切换,营造透视的效果,让绣品如照片般逼真。

——邹绳珠

邹绳珠前后共花了5个月时间完成《追忆》这幅绣品。用她的话来说,整个绣制过程可谓“针针用心、丝丝留意。”

《追忆》长70厘米、宽58厘米,属于中等大小的绣品。如果是大件绣品,往往要花费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像去年刚完成的《雁荡山水甲天下》,长5米、宽3米,是我带6名学生花15个月完成的;还有2米多长的《国韵祥和》,我和同事李嘉芝合绣了18个月才完成。

——邹绳珠

《雁荡山水甲天下》

邹绳珠提到的《国韵祥和》,是其代表作之一,曾获200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完成一幅瓯绣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瓯绣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在,愿意沉下心来走这条路的年轻人并不多。”

《国韵祥和》

一直致力于瓯绣传承与发展的邹绳珠,2005年加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一名老师,专门教授瓯绣。

曾经为了瓯绣放弃做小学老师的邹绳珠,当时忍不住感慨,“兜兜转转,竟然又做回了老师。”

邹绳珠在教学中

与许多刺绣大师不同,邹绳珠并非出生于刺绣之家,家里没一个人精通刺绣。但在邹绳珠家所在巷子里,开了一家刺绣厂。

“那个厂规模不大,就10多个人的样子,我几乎天天都去,因为刺绣太好看了。”

厂里的师傅问邹绳珠:“喜欢吗?”

“可好看了。”邹绳珠回答。

“那坐下来绣绣吧。”

听师傅这么一句,邹绳珠就真坐下了。师傅发现这个姑娘上手很快,稍微指点下,就绣得有模有样。

“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学过工笔画,有美术基础吧。绣一朵完整的牡丹花,一般学徒要学个2年,我用了一个月就绣出来了,把阴影、纹理都绣出来了。”

《瓯菜 虾》

开始学瓯绣的时候,差不多也是邹绳珠开启教师生涯的时候。邹绳珠一边在小学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刺绣。这样过了3年后,邹绳珠决定放弃教师这个铁饭碗,从事自己更感兴趣的瓯绣。

“当我告诉家里人这个决定后,我爸特别生气,毕竟做老师是吃公家饭的。”父亲当时的暴怒,邹绳珠至今历历在目,不过如今已能笑着回忆。

邹绳珠在教学中

追忆往昔,邹绳珠也感谢当年那个倔强的自己。

“当时肯定是没有想到的——最后不仅瓯绣顾上了,做老师也顾上了。”

不仅如此,瓯绣这条技能之路,还让她获得了一种“魔力”——通过针线,将“记忆”带回“现实”,就像《追忆》向我们展现的那样。

展品提供人寄语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给青少年......

博物馆展览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期待他们在里面获取助力致远。

——邹绳珠

对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寄语是......

祝世界技能博物馆在展示、传播、交流、研究等方面获最大成效,希望世界技能博物馆能全面展示职业技能,助力国际技能教育开花结果。

——邹绳珠

编辑:振浩

来源:世界技能博物馆

上观号作者: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