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探访济南务工人员“马路蹲活”,高标准零工市场年底前建成

早晨六点的济南全福立交桥零工市场,桥下早已聚集了大量的务工人员,他们将在这里开启“打零工”的一天。

“叮铃铃!叮铃铃!”李大富的闹钟从凌晨四点半便开始工作了。“这一周下雨,活少,得比平时早去半个钟头。”

前几天下了几场雨,天是凉爽了,但李大富也因此几天没找到工作。今天天气预报没有雨,他打算今天早起去碰碰运气,就算早上没找到工作,在立交桥南边蹲一天也要多等等看。

全福立交下的务工人员大多住在还乡店、宋刘、魏家庄、客车厂宿舍附近的出租屋内。之所以住在这,除了房租便宜,最主要的原因是离全福立交桥这个济南最大的马路零工市场距离近。

全福立交桥,位于济南市区的东北方向,济南二环东路高架和北园高架路交汇于此。因交通便利,处于贯通东西南北的枢纽地带,自然成了务工人员找工作的理想场所,用工高峰时约2000多人在此聚集,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零工市场。这里的务工人员,最早的在凌晨四点半就会到达这里寻找工作,六点钟的时候人群就比较密集了。

“这里的工作多为打扫卫生、工地零工、维护绿化之类的杂活,有点技术的还能干点刷墙、水电、美缝、防水之类的技术活。杂活的日结工资大多在一百四到一百六,技术活则更容易拿到二百或更高”李大富这样介绍。

找活难、收入不稳定、工伤得不到保护、没有固定场所休憩,这些都是困恼在李大富心头的难题。

△潍坊的“零工客栈”举办零工技能大赛。

“站马路边等活,夏天热、冬天冷,一有雇主来找人,大家都往前挤着抢活干,也不一定能抢到活儿。”来自潍坊市奎文区的杜春海此前也有这个烦恼。但是从去年开始,潍坊对零工市场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和治理,杜春海不用再去马路市场“蹲活”了。现在,他只需要骑着电动三轮到离家不远的零工客栈,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去年,潍坊在全市16个县市区创新打造22处“零工客栈”,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600余万元,年服务零工人员380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与辖区87家工地、42家物业公司、8家家政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寻岗找活、订单供岗等特色服务。通过这种模式,使得零工找活成功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人均月务工收入增加超过1000元。零工客栈还安排了专业律师和区劳动监察大队人员轮流坐班,运用行政手段有效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另外,零工客栈还与中国人寿联合,建立保险资金池,为部分零工免费上了保险。零工人员求职环境显著改善,务工收入明显提高、劳动权益有效保障。潍坊市这一举措率先破题,闯出了零工市场建设的“潍坊路径”,更为全省提出了破解“马路市场”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借鉴潍坊的探索成果,济南也已经部署建设高质量零工市场。近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一实施意见指出,济南将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运用规范整合、规划新建等方式,打造一批高质量零工市场,构建“3+4+8”零工市场布局。

这意味着“马路蹲活”的零工就业方式可能很快成为过去时。

根据上述实施意见,2022年年底前,各区县(含代管镇、街道的功能区)将各规范发展1家以上公益性质的零工市场,为零工提供免费公益基本公共服务。在这里,零工们可以找工作、歇脚休息、参加就业培训。

除了完善线下公共服务的举措以外,还将创新打造线上市场,搭建市级公益性“泉城零工”网上平台,免费向社会提供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和发布服务。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市零工信息数据库和用工信息数据库,制作全市零工市场“电子地图”,实现招工找活“点对点”精准对接。

“接活快”是目前雇主们选择找零工的主要原因,搭建高质量零工市场依旧保持这一传统特点。上述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为零工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快速发布信息、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当日面试到岗等服务。

除了提供公益性服务以外,济南还将分阶段推进零工公寓建设,2022年第一阶段先行建设5000间,根据需要逐年增加建设数量,力争全市建成10000间以上,满足零工基本住宿需求。零工公寓计划建成集体宿舍形式,每间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30平方米左右,可设置2—8人间等不同标准,配备符合标准的独立(公共)卫生间和盥洗室,并配套建设文化和娱乐设施。在收费标准方面,住宿费实行动态调整,具体标准由区县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应当符合“可负担、可持续”要求,低于同地段市场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烨莹 董方舟 王臻儒 葛菲菲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芝杰 签审: 刘芝杰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