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论人、风俗、舆论和时代的特征》

《论人、风俗、舆论和时代的特征》

[英]夏夫兹博里 著

董志刚 译

所属丛书: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经典著作。本书收入了作者1699年至1710年间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体例各异的论著,以及对这些论著的评论,1711年首版,1714年再版时又加入了另外两篇文章。本书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英国情感伦理主义伦理学的开创性著作;书中思想极为丰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夏夫兹博里,英国近代哲学家、思想家。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首次明确提出审美的无功利原则,被视为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目 录

译者前言

第一卷

序言

论狂热,给×××勋爵的一封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共同感,论机智和幽默的自由,给朋友的一封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独白,对作家的忠告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卷

论美德和功德

第一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编

第一章

第二章

结论

道德家,一部哲学狂想曲,关于自然和道德问题的对话的记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卷

关于前面论文和其他关键问题的杂感

杂感一

杂感二

杂感三

杂感四

杂感五

论历史画或tablature,赫克勒斯的抉择

第一章 tablature的一般章 法或布局

第二章 第一个形象或主要形象

第三章 第二个形象

第四章 第三个形象

第五章 这幅画的装饰,主要是衣饰和远景

第六章 论随意的或独立的装饰

结论

关于艺术或设计科学的一封信

书摘

我们已经思考了什么是美德,哪些人具备这种品质。接下来要探讨,人们对美德负有什么义务,或者凭什么理由要接受美德。

我们已经发现,一个生物要配得上善良或高尚这个名誉,就必须让他的所有喜好和感情,他的心灵倾向和性情,与他的同类或者他所属并构成其一部分的系统的善协调一致。不仅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而且在想到社会和公众的时候,深受他人喜爱,使自己的感情保持正确和纯粹,这就是正直、诚挚或美德。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者,或者走向了反面,便是堕落、腐败和邪恶。

我们已经说明,在个别生物的情感和感情当中,始终存在与族类或共同本性的一种关系。这一点已经通过自然感情、血亲关爱、对后代的热情、对繁衍和养育幼小的关心、对同胞和同伴的爱,同情、相互救助等诸如此类的感情,得到了证明。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一个生物面向族类的善和共同本性的感情,是他固有的和自然的,正如一个动物或单纯的植物的躯体的器官、组织或肢体,依照众所周知的规则和惯有的生长方式活动一样。这就像胃要消化、肺要呼吸、腺体要分泌汁液,或者其他脏器要发挥其职能一样是自然的,尽管某些障碍有时会使它们的运行失调或停滞。

因此,既然一个生物被赋予这样一些面向共同本性或类属的系统的感情,以及关乎个体本性或自我系统的其他感情,那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即这个生物在遵循前一类感情的时候,必然在许多场合下要与后一类感情发生矛盾,并违反这后一类感情。这个族类中的其他生物如何能得以生存呢?或者说,这种根深蒂固的自然感情意味着什么呢,凭借这种自然感情,一个生物才渡过了许多艰难险阻,保护了其后代,维持了其类属的生存?

因而,人们也许会设想,在这两种习性或感情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和绝对的对立。可以假定,通过其中一种感情来追求共同利益或公众的善,必定阻碍通过另一种感情来获取个人的善。因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任何的危险和困境都自然地不利于个体的境况,而那些公共感情的本性必定会经常导致各种各样的最大危险和困境,人们立即就推断,“远离任何的公共感情符合生物的目的。”

我们明确知道,所有社交的爱、友谊、感激等诸如此类慷慨的感情天然地要取代这种自私情感,使我们忘却自我,不顾自己的便利和安全。所以,根据一种众所周知的关于自我利益的推论,我们心中的社交情感有理由被取消。这样,任何类型的友善、宽容、温和、同情,一句话,一切的自然感情,都应该被竭力压制,并且。作为纯粹的愚蠢和自然缺陷,应该被抑制和克服: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心中便不会再有任何与直接的自我目的相对立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对最狭隘的自我利益的稳固执著的追求。

根据这种不可思议的假设,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一个类属或族类的系统中,个别生物的目的是与共同生物的目的直接对立的,个体的目的是与公众整体的目的直接对立的”——这是多么奇怪的组织啊!人们必定承认其中有许多的混乱和困窘,与我们在自然中其他地方所观察到的现象截然不同。这就好像在某些植物或动物的躯体中,其部分或肢体对于自身来说能够保持良好和旺盛的状态,对于其整体来说却是相反的倾向,是一种反常的发育或习性。

我们现在就试图证明,这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因此而表明,“通过将道德的正直视为一个生物的不幸,将堕落视为其幸福或好处,被人们描述为宇宙中不当的秩序和组织的东西,实质上恰恰相反。热衷于公共目的不仅与一个人自己的目标相一致,而且是不可分割的,同时,道德的正直或美德因此必定对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益的,而邪恶则是有害的和不利的”。

资料:上海三联书店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