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丽的梅梁湖犊山口,湖底一条密闭管线,一直向西延伸至17公里外的马山湖域。经环保绞吸船作业,湖底淤泥通过这条密闭管线被抽出,再进行资源环保化固淤处置。
5月26日,太湖生态清淤第二轮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和以往进行的清淤工程相比,此轮清淤工程不仅体量大,清淤过程和淤泥处理都有了变化。目前无锡正在加快探索太湖清淤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路径,淤泥经环保处理后既可成为园林绿化的肥料,也可制作成生态建材,实现“变废为宝”。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高科技技术在淤泥处置上的应用,淤泥将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
淤泥体量
1800万方,相当于9000个标准泳池
太湖生态清淤,是改善太湖水质的关键一环。位于太湖北岸的贡湖、梅梁湖、竺山湖等无锡湖域受季风、涌浪等因素影响,湖底易沉积淤泥,间接影响水质。
对湖底实施清淤工程,在使湖泊内源污染大幅减少的同时,也能够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据介绍,从2007年到2020年这13年间,无锡先后完成了太湖生态清淤第一轮(一期、二期)和第二轮一期工程,共清淤2300万立方米,占同时期环太湖周边城市清淤总量的70%。
“清淤需要讲究科学依据,不可能一次完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据业内人士介绍,如同牙齿需要定期清洁牙垢一样,湖底淤泥每5到10年就需清理一次,清淤地点通过水下超声波探测确定,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和太湖西向沿岸部分区域一直是清淤的重点区域。
在无锡历次清淤工程中,此次太湖生态清淤第二轮二期工程,不仅总量最大,而且时间最长:清淤面积达80平方公里,总共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9000个长50米、宽20米、高2米的标准泳池),总投资36亿元。清淤时间将从2022年持续至2026年结束。
清淤既讲智慧,也讲科学。据悉,湖底淤泥通常厚度在0.8米左右,分为表层浮泥、中间过渡层和底层等三层,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因此清淤主要是清掉表层。如果过度清淤(清掉过渡层和底层)反而会对水生生态造成破坏。所以,太湖清淤一般只处理表层的浮泥。据计算,此轮太湖生态清淤将从湖底清出总氮、总磷、有机质等污染物近90万吨。
淤泥快速干化处理
淤泥之变
太湖禁捕,鱼类增多消耗污染物加速
自2007年启动太湖生态清淤起,15年间,持续从湖底清出的淤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是参与多轮生态清淤的主要工程单位。公司主要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倪守高对这几年淤泥的变化印象深刻。
倪守高说,最明显的是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等人为污染物减少了,早年在进行湖底清淤时最多的是塑料袋、渔网、破布等生活垃圾,有时还有自行车轮胎、破鞋子、共享单车坐垫等人为丢弃的物品,这些物品一多,经常堵塞湖底淤泥输送管线,影响清淤效率。这几年,人为污染物大大减少。倪守高分析称,一方面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提升改造,雨污分流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太湖流域禁捕减少了渔业活动,降低了生活垃圾和渔业作业垃圾的产生。
淤泥的成分也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污染物的氮、磷含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也和太湖禁捕相关,太湖禁捕后水中鱼类增多,污染物消耗加速,也改善了水质。据统计,2021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磷浓度为0.061毫克/升,同比下降25.6%,总氮浓度为1.18毫克/升,同比下降4.8%,富营养化程度降低明显。
人为污染减少了,但清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倪守高说,现在的淤泥更加均匀,粘稠度更高,对后期处理技术要求也更高了。
淤泥资源化利用
淤泥转化
制作建材,分量轻隔音隔热效果较好
这次清淤清出的1800万立方米淤泥将去向哪里?
据悉,以往淤泥大规模采用自然固化堆放的方式,占地面积大,味道散发时间长久,经济效益不高。和以往不同,此轮清淤大量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到固化基地进行干化处理后,可用作道路工程填筑土、园林绿化用土及绿色建材等,实现“变废为宝”。
东方生态清淤技术团队经过十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条淤泥处置生态循环路径。根据不同成分、性质的淤泥,大概可以分为3种用途:有肥力的浮泥可以用作园林绿化、蔬菜基地回填土;硬度高一些的可作为废弃鱼塘、矿坑修复土;稍硬的淤泥经过加工可制作成生态建材。
位于马山的太湖淤泥固淤中心一年可处理180万立方米淤泥,七成淤泥可制作成生态建材,这一转化也是目前淤泥最具前景的转化。“淤泥经高压机械脱水固化,再制成的免烧陶粒可以用作建筑墙面建材,相比石子等材料不但分量轻,而且隔音隔热效果好。另外免烧陶粒表面多孔,吸附性好,还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筑造步道、大堤等。”倪守高介绍,免烧陶粒的绿色环保属性还在于其“免烧”,相比传统页岩陶粒生产,可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淤泥处置成本相对很高,持续推进淤泥处置的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需要进一步降低处置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当前,包括东方生态清淤技术团队在内的很多部门都在加强技术攻关,致力降成本、提质量,加快推进淤泥处置产品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太湖底泥的出路问题。(邵旭根、殷星欢)
上观号作者:无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