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松江区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姚岑收获不少荣誉称号。作为“律政先锋”志愿者,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同时,姚岑还多次参与组织上海市级大学生劳动争议模拟仲裁庭大赛,以及“小城杯”公益之星诉讼大赛等颇具影响力的专业赛事。面对荣誉,姚岑不曾骄傲过,在他看来,从业九年,自己只是一名坚守奉献初心、执着律政逐梦的普通青年律师。
身份转变,正义初心不变
姚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一名国防生,“那时候我对军事和历史非常着迷,高考选择了当一名国防生,想去保家卫国。”可是,因为一次训练意外,身体抱恙的姚岑不得已中断了自己的国防生之路。“其实当时非常崩溃,感觉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临近毕业退伍的姚岑开始探寻新的职业方向。
“机缘巧合之下,我起诉了现在的互联网零售巨头。”在起诉过程中,姚岑也摸索出了就业的方向——成为一名律师。“诉讼就是战争,这应该是华政学子都知道的一句话。”他坦言,维权过程的艰辛和曲折让当时的他内心久久难以平复。“选择当国防生是为了和平和正义,转而做律师则是想通过自己的所学捍卫公平正义,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样也是秉持为民奉献的朴素初心。”姚岑说。
尽管那场诉讼赢得了最终胜利,但姚岑始终难平心绪。“作为法学学子和预备军人,我的维权之路都如此艰难,那诸多不具备完整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普通市民怎么办?”反复思索后的姚岑最终下定了决心,“我想帮助那些人解决矛盾,这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爱岗敬业,为民排忧解难
行胜于言,姚岑总是平等对待每一名求助者。“真的太感谢姚律师了,他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问题,讲究细节,真的太靠谱了!”岳阳街道从事餐饮行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店铺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正常营业,可是房东却不肯减免一部分房租,“当时非常愁,多亏了姚律师帮我们妥善解决了问题,减轻了我们个体户的损失。”
王先生的经历不是个例。疫情期间,诸多企业、商铺都面临经营困难,姚岑说:“其实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无论什么工作,我觉得敬业都是非常基础的要求。”作为松江区“律政先锋”一员,姚岑尽力为每名求助者解决问题,尽力让每一个案件都善始善终。
姚岑告诉记者,自己的座右铭是:控制是一种对力的把握。“因为律师需要具备强大的动态把控能力去解决问题,在平衡各方权利义务的同时,动态地、灵活地找到共同的‘契合点’,这样才可以相对完美地解决问题。”姚岑说。
精益求精,搭建线上平台
2016年起,爱岗敬业的姚岑担任了松江区总工会法律顾问,这也是他非常自豪的一段时期。“我前前后后大概处理了几十个案件,这段为相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经历也让我收获了非常多的感悟。”每每收到求助者真诚的道谢,他都非常自豪,但他表示,自己也有遗憾。
原来,当时一名身患绝症的小伙子被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雇了,“说实话,了解案情后,我非常难受,他才30岁左右,就遇到这种事情,我想尽最大努力帮他维护合法权益。”每每遇到这种令人揪心的案件,姚岑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跟求助者多聊聊天,尽自己所能去安慰和支持他们。
认真整理好各种证据后,姚岑希望能帮助小伙子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赔偿。“但是当时那名小伙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想纠缠于眼前的纠纷,想去做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所以甘愿损失一部分权益。”最后小伙子接受了姚岑提出的获得医疗补助费和经济补偿金的方案,并且送了一面锦旗给姚岑。姚岑坦言,自己深感受之有愧,“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道路上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付出更多,绝不能局限于当下。”
在担任工会法律顾问过程中,姚岑发现,工会的组织架构决定了它更多地是一个维权保障机构,很难在违法侵害发生之时或劳资矛盾扩大之前,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介入,所以他着力创新,与九亭镇工会相关负责同志一起酝酿、搭建了“工会法律直通车”线上服务平台,“我希望劳动者们不仅仅局限于法定的劳资问题,工作心态上的问题也可以与我们敞开互动,这样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从源头上疏解问题,把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 李爽 周雨余 文 采访对象供图
■文字编辑 杨露 陆佳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陆佳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