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家校沟通的协作伙伴,在这特殊时期,如何开展好导育工作?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生涯向导等工作,是目前需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师博雅”近期推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梅洁工作室)的“导师心锦囊”系列微文,正是为了助力导师们在呵护好自身的同时,做好特殊时期学生的成长关爱。
读懂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
上海市宝山区海滨中学 季叶茂
在“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氛围下,导师们都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当下,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封闭和居家学习后,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危机信号,这时,更需要导师们认真识别、积极引导,守住学生的心理成长防线。
01
一、明确心理危机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人面对应激事件与挫折情况无法应对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会引发情绪失控、逃学旷课、离家出走等事件,严重时会演变成自杀或伤人等伤害性事件。
导师需要了解到的应激事件与挫折情况,其实就是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这些负性事件是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这里说的负性事件可能是家庭变化、人际变化、学习受挫等,导师们需要多关注学生,在了解到学生遇到重大变化时,要及时提供帮助和安抚。
当然,重大负性事件是引发心理危机的诱因,却不是关键因素。学生在面对这些重大事件过程中异常的心理状态才是心理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同一件重大事件,不同的学生呈现的心理状态就不一样,导师只有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才能“对症下药”。
02
二、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的途径
1. 通过导师的日常教学和班级里的同伴观测,来辨认学生的心理危机。线上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经常延迟进入在线课堂、连麦没回应、作业经常迟交或者不交、家长沟通过程中明显听出家长对孩子的在线课堂表现不满意等情形发生,导师就要引起注意,及时与该生进行线上沟通了解状况;同时通过同伴观察的方式,提供更直观的学生心理状态信息。
2.通过学校的心理素质普查,来辨识学生的心理危机。
各校会通过专业途径了解学生的在线心理状态,比如测评软件、问卷星等。导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及时关注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
3.通过心理老师的辅导工作,来进一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当导师通过第一、第二种途径发现心理异常学生,但还不是很确定的时候,可以转介学校心理老师,通过心理老师的专业判断,携手辨识学生的心理危机程度。
03
三、学生心理危机信号的识别方向
导师们可以从学生的言语、情绪、行为三个维度来识别其心理危机信号。
1.学业生活交往方面。学业上存在问题(考试分数很低、作业拖欠、缺课缺勤、网络游戏沉溺);无故地对班级、学校等各项活动不感兴趣,总是逃避或缺席;与他人(老师、同学、家长等)关系出现严重困难或冲突;个人卫生状况非常糟糕,毫不在意自身形象 。
2.身体健康问题方面。学生有重大的身体健康问题或慢性疾病,经常去医院,总是紧张焦虑、睡眠不好、精力不济。
3.会有情绪异常的表现。学生常有情绪沮丧、自责等低落表现,经常流露出无助感、无力感,觉得周围谁都帮不到他,常常流露出许多关于社会、学校、学业或家庭的怨恨。常常流露出自己没有价值,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有时又出现无理由地过高自我评价,精力极旺盛,主动大幅度减少睡眠 ,无端地极度恐慌害怕,甚至有昏厥或晕倒现象。
4.会有精神状态异常征兆。学生常觉得别人在对他说一些不好的话或在背后议论他,常无端猜疑别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要伤害或利用自己;最近把一些重大事项或财物委托身边同学,似要远行或离开;有自伤自残、轻生自杀和攻击伤人的言语或行为尝试;有行为举止怪异、言语思维离奇、逻辑混乱却不自知,精神状态异常。
总之,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学着读懂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一起担负起导师的育人育心责任。
编辑:马天恩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