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跟着《古迹寻踪日历》开启古迹寻踪之旅

《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

李星明 主编 康桥改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导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古迹,遍布中华。从古道西风的冀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到处是深山古刹、禅院道观、帝王陵墓、名人遗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百年前有代表性的建筑、宗教、艺术等文化史迹。古建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说过:“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四十年来未能去怀。”

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共同守护好祖国的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疫情后,“尽量少出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共识。上海辞书出版社根据《中国文化史迹》中文全译本重新精编的《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能带您参访跨越百年的风景。

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我们盛情推出《古迹寻踪日历》,期待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历史定格,珍贵古迹留影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和观野贞,从1906年开始先后多次考察中国,并编著12本《中国文化史迹》。这套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要著作,不仅保留了中国重要文化史迹的丰富照片图像资料,同时也是那个时期阐释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作。

经过百年的时代巨变,《中国文化史迹》所反映的史迹和文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现在都已不存在。在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倡议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耗时数年联合推出了《中国文化史迹》中文全译本,曾入选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出版规划。

重访手记,穿越时光寻旧

与其说是日历,《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或许更像一部中国文化史迹的画卷,带你穿越时空,巡游百年前的古迹。拿着这本日历,足不出户,“卧游”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是再好不过了!

打开日历,全国五百多个文化古迹,尽在其中。日历中的每一页古迹,都配有“历史定格”与“重访手记”两段文字。

“历史定格”描写每一处古迹百年前的来龙去脉;“重访手记”则展现这些古迹历经的百年风雨,描述重游后看到的样貌。通过对比,你可以从中感知中国文化史迹的百年变迁。

因此有了这部日历,就等于拥有一本古迹寻踪指南。带着这本日历去旅游,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算是足不出户,也可在书中云打卡,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节气物候,古诗书法大赏

《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中的二十四节气用朱砂红色调标出,颇有老年历味道,古意盎然。

书法家邓明创作的节令、古诗书法和篆刻家潘方尔所作的书名篆刻点缀其中,使得字画意境相得益彰。使用时,还可笔画索引,方便你“实地寻踪”。

你的日历,时间由你圈定

《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提供了五年的年历,以及五年的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但没有明确将每一页是何年何月何日标注出来。

五年里任意一天都可以由你随时开始(卧游)寻踪、暂停或重启,按需圈定。生活忙碌间隙,任意开启一场古迹文化之旅,不亦乐乎?

当你贪婪地阅读内容时,它是一本普通的“书”,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

当你亲身参与,根据它的功能圈定使用时,它就是一本日历,而且它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每天按时打卡,你才可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这本日历。否则,它依然是一本普通的“书”。

设计印制,打磨颇具巧思

《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开本为24开,红色布面裱精装的装帧。封面“古迹”两个字用无色uv,随着光线不同,视觉效果会产生变化;使用烫金和烫白的工艺,烫白的小圆点位置是根据古迹地图的位置排列而成的图案,颇具巧思。

800面内页采用利于书写的金龙书纸,黑灰加专红,三色印刷。图片用黑灰双色印刷,灰度统一而又层次丰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版《中国文化史迹》的图片特点。且少量的专红色元素于内页中做点缀,阅读时更有层次感。

日历外盒采用350克巴西涂布牛卡,专色印刷瓦楞效果的图案,烫金工艺。展开式结构外盒,仪式感十足。锁扣部位还做了局部加固处理,确保多次开合的挺度。套上外盒后,日历既能平放,也能站立放,便于使用和收藏。

自助日历,随时实地寻踪。足不出户,赏尽文化古迹。这部《古迹寻踪日历(自助版)》也可作记事本使用,或者就当作一本小型的画册来读,翻阅间满是惊喜。在生活忙碌间隙,一场可以随时开启的古迹文化之旅,是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正是:可携带寻踪,能随时开始,便记录收藏,宜馈赠亲友。

资料: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