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岑卜:
依“浦、泽、湖、漾”而居的江南水乡
岑卜村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启动区内,西南毗邻示范区水乡客厅,东侧紧邻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非常丰富。2009年,岑卜村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26个全国生态文化村之一,2018年成功创建美丽乡村,2021年成功申报成为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村里共365户居民,其中有四分之一、约90余户的住房已租给新村民。
图1 岑卜村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位置
来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25)公示稿
示范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湖荡水网密布,岑卜村则是典型中的典型,北距淀山湖仅有1.5公里。在金泽镇规划中,7处天然湖泊被北横港串联,形成一条美丽的“蓝色珠链”。其中,小葑漾正是“美珠”之一,而岑卜拥有的景观岸线长度达到了2.15公里。
图2 岑卜村所在的金泽镇呈典型的江南水乡肌理格局
来源:作者自绘
二、共治:
多元人群合力促进岑卜公共空间营建
岑卜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水上运动——皮划艇。击水皮划艇俱乐部在自身运营的同时,还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比如2021年承办的“为生命划桨一小时”慈善赛活动,每划一桨,运动员相当于捐赠一元,最后共筹得善款80万元左右,全部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2021年11月份采访俱乐部的运营者之一燕子姐时,她说“如果不做水的话,岑卜也没什么好规划的了。我们自己的院子自己就可以收拾干净,但涉及到公共资源的水,需要政府来牵头治理。”
图3 2021pfl为生命划桨1小时“上海-岑卜村”赛点暨pfl岑卜夏日水岸市集
来源:公众号——pfl为生命划桨
https://mp.weixin.qq.com/s/ywd5diuivk3ls0fdrx6_9q
谈及岑卜的生态,康洪莉老师、青蛙爸爸等首批入住的新村民,在保护村庄生态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萤火虫是生态的指示物种,近年来岑卜村萤火虫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就是由于农药除草剂的不合理施用以及河道湿地的人为毁坏。幸好有康老师这些内行人,及时为规划献计献策,扭转了村民种地必撒农药的固有思路,才挽救了岑卜这张宝贵的“生态名片”。
图4 环境污染、人为扰动导致岑卜生态退化
来源:作者自摄
村里的街头文化也是带给人们的惊喜之一。1/3左右的新村民都有艺术、建筑等设计背景,他们用可持续、低影响的建造方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乡村空间体验。在这里,宅前小院、篱笆、乡村道路甚至是建筑外墙都是属于每个村民的,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私密、半公共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边界。
图5 新村民自发营建的多样化公共空间
来源:作者自摄
三、困境:
岑卜未来该走向何方?
十余年间,岑卜村的新老村民共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乡村社会网络。但近两年,有不少新村民陆陆续续离开了岑卜村。调研时发现,很多装修雅致的农房与小院已经闲置多年无人打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房租年年上涨
2010年左右年租金不到1万元的房子,如今已涨到3万多元。随着房租的快速上涨,不少房东纷纷缩短了租期,基本是一年一签。不论是寻求安静闲适的自由职业者,还是民宿餐饮的经营者,面对岑卜村不稳定的土地与房屋租赁制度,担心钱砸进去后“打水漂”,因而不敢继续投入设施、技术和人力。很多人权衡装修费用和房租变动利弊后就选择离开了,留下来的人也往往抱着“随时要走”的心态,很难把乡村当成真正的家。
2、生态不断退化
采访康老师时她说,以前村里萤火虫群星闪烁,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是郁郁葱葱的沉水植物,密密麻麻的螺蛳河蚌。现在,岑卜村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机。经观测,水生萤火虫(条背萤)从2011年的数以千计,到2021年的偶见几只,几乎消失不见。另一方面,岑卜村紧邻淀山湖,属于上海水源地保护区,但河湖水质严重富营养化,“蓝藻”长期爆发,死亡后产生的有毒藻毒素甚至能毒死鱼类和家禽。总而言之,岑卜村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生态文化村已岌岌可危。
图6 2016年水质清澈的河道
来源:燕子姐
图7 2021年水体浑浊的河道
来源:作者自摄
3、共商共治机制有待形成
目前,岑卜村已经形成了新老村民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的乡村共同体。但老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态度相对被动,而新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未来希望通过有组织地引导新老村民合作,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建设,从而推动共商共治的机制创新。可以预见的是,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将成为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过程中一种值得尝试的规划参与形式。
图8 岑卜村基层自治探索模式
来源:作者自绘
四、职责:
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当前,规划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规划工作也面临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的挑战,需要乡村责任规划师更多的从设计空间转为在守护公共要素的基础上,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对于乡村责任规划师而言,搭建沟通的桥梁,结合新村民的专业技术力量,辅助地方政府提出一些更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建议,带动原住民持续自我造血,帮助他们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这,就是未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根据2022年2月【重点项目说重点】“乡村振兴筑梦师——上海乡村责任规划师队伍建设与使命传承”技术交流会演讲内容整理)
(来源:市规划院、作者:杨琳)
精彩推荐
松江区腰泾村“望田书屋”诞生记
发现、聆听、对话、下地,用设计成就乡村
倾听村民心声,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样本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