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中旬至今,一个月,她一头扎进合作社的果蔬大棚和配送库房,和员工每天采摘装运新鲜蔬菜,及时送到居民家中,1个月时间,送出了130多吨物资,让近10000户居民吃上了新鲜果蔬。
“这个时候,找物资是最难的,只要大家有需求,能送出去,我一定会尽力去找,这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担当”,闵行区羊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区政协常委杨玉娟说。
6000份蔬菜致敬医务人员
记者采访时,土豆、芥蓝、黄瓜、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生菜、莴苣、菠菜、苋菜,堆了一地,有的在大麻袋里待分拣,有的已整整齐齐打包装箱,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分装。
装好的蔬菜等待装车运走
物资库房里,一摞摞鸡蛋、一箱箱水果,摆放整齐,杨玉娟正在吩咐工人们。“大概3月13日开始吧,这些人我就没让他们回过家,就担心回去了被封家里出不来”,杨玉娟说,她自己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就没回过家,吃住在园艺场。负责分装的小伙子说,一般情况下,早上七八点开始,一直要到晚上很晚结束。“蔬菜送出去了啊,预计5点前能到”,记者采访时,杨玉娟的手机不时响起。
他们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
在完成了闵行区总工会组织的为全区医护人员6000份蔬菜的配送任务后,杨玉娟兴奋不已,“他们收到后真的好高兴啊”,杨玉娟给记者看她手机中医护人员传来的感谢照片,“疫情下,医务工作者承担了重要使命,这些菜,我无论如何也得帮他们找到”。
200多亩的油菜花田种上了菜
江川40份、马桥50份、七宝35份、莘庄30份、颛桥200份……颛桥慈善基金会蔬菜供应包500份,物业小区志愿者,吴泾商会……“这个时候,去找物资是最难的”,杨玉娟的手机里,两类信息最密集,一类是负责物资采购的人发来的求购信息,一类是她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渠道筹措物资的信息。
她说,在吴泾镇和颛桥镇都有自己的合作社,平时供应没问题,但因疫情防控,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市民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激增,自家种出来的根本不够,本来早已“蔬菜自由”的她,开始全国各地到处找蔬菜。
为敬老院送的鸡蛋和蔬菜,装车中
作为区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班长,杨玉娟的同学多为合作社负责人,她在群里发出消息求助,大家纷纷送货上门。一个电话松江的同学从地里给她割好送来了3000斤矮脚青、茼蒿和广东菜心。记者采访时,正好碰到一辆小卡车停靠,这车来自浦东新区航头镇的水芹和土豆共960公斤,刚从地里收下来,“送菜给这位姐姐”,还有同学从金山送来了土豆,远在山东的同学则运来了大葱……
客户收到菜后,给她的反馈
能及时将新鲜蔬菜送给需要的人是她最高兴的事。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她将自己位于颛桥的200多亩的一片油菜花田翻土种上了绿叶菜,“金灿灿的油菜花多好看啊,还可以炸菜籽油”,杨玉娟挑了长得最快的鸡毛菜籽种下,“20来天就熟了,番茄也泛青了”。4月9日一大早,她又从老家筹来了18吨各类蔬菜。
200多亩油菜花田翻土种上了鸡毛菜
通过上海光明集团下在江苏的农场,筹到了18吨的蔬菜
“这是我的一份社会责任”
针对社会需求,羊鑫的果蔬平价出售并免配送费,主供闵行区。很多合作社或园艺场都会注明“起步价”,但在羊鑫这里,疫情初期,即便接到个人来电,也同样配送。3月19日,合作社驾驶员来回驱车140公里,为一户居民送去新鲜果蔬,这位老年居民非常感动,连连感谢。
接单、准备、分菜、装箱、装车……几乎每晚都要忙到晚上10点
“那成本不就要增加很多?”记者询问,“特殊时期成本就不计了,大家有需求,我就想办法解决”。之前的一次配送中,有单位提出需要肉类,自己园艺场没有,她就让员工去麦德龙排队,终于下午4点多,200斤猪肉拉回来了;浦东新区川沙镇的一户聋哑家庭,开出的单子除了蔬菜还有厕纸等,杨玉娟回复“我也只做特困特需”,第二天一早这些物资就送到居民家中了。
这100多吨物资,可以说是连卖带送。看到吴泾镇抗疫志愿者接连几天核酸检测的辛勤付出,她组织员工采摘了100多篮草莓和100篮番茄送了过去。她还向康复医院赠送30份番茄,向浦锦卫生院赠送50份草莓慰问抗疫志愿者,为10多户有特殊困难的市民赠送果蔬礼盒,为孤寡老人送去30份蔬菜礼包,得知闵行很多地方缺绿叶蔬菜,她先后捐赠了10吨蔬果给1000户居民,解决燃眉之急……
疫情开始,拖着行李箱走进合作社的杨玉娟
除了是上海市羊鑫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玉娟还是闵行区政协常委,她手机里会场上的照片,俨然职业女性,“我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哈哈哈,最近天天在搞菜”,“但这也是我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记者:崔松鸽
编辑:崔松鸽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