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东京涩谷站:与城市协同成长的站点地区

东京是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始终引领城市结构的更新。涩谷是东京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之一,位于其核心的涩谷站也是东京都市圈内的第二大交通枢纽,地区内共有4家地铁公司9条线路的6个站点,每天的换乘人数达到330万人次。21世纪初,涩谷站以东横线地下化改造为契机,开展了为期数十年、始终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滚动式更新。

涩谷站鸟瞰图

来源:《东急集团“广域涩谷圈”策略》

涩谷站的兴起与衰落

从地区交通节点到繁荣的流行文化发源地

涩谷因位于涩谷川和羽田川交汇处的谷地而得名。自19世纪末建站开始,铁路建设带动了涩谷地区发展,同时地区发展也促进了铁路建设,涩谷地区逐渐从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走向多元文化与人群的聚集地。进入21世纪后,年轻人的集聚孕育了涩谷独特的青年文化,涩谷成为了东京时尚潮流据点和流行文化发源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涩谷站开发历史

来源:《东急集团“广域涩谷圈”策略》

空间品质下滑导致公共活力下降

由于涩谷站地形复杂,且多条铁路建造时期不一、所属产权不同,随着客流的不断增加,线路之间换乘不便,人行与车行流线组织混乱,基础设施老化等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缺乏安全性、防灾性和便利性。具体包括三个层面:车站内部,各铁路公司的站台和站前广场都在不同的高度且相互叠加,因此换乘流线异常复杂。站前空间留给步行者的停留空间不足,导致步行者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受到谷地地形、城市道路以及铁路的切割影响,车站周边地区的联系较弱,轨道交通也对道路交通产生干扰,交通堵塞状况频繁,非法停车、违规卸货等问题也进一步造成交通环境的恶化。

品质下滑导致了涩谷站客流量的持续下降,在2001―2011年时间段内共下降了5.1%,成为东京都内下降最为严重的枢纽站,城市活力明显减弱。

东横线地下化成为再开发契机

200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运输政策委员会提出研究东京地铁副都心线与东横线之间直达运营的可行性,并最终决定对东横线采取地下化的措施,因此涩谷站南侧腾出了大规模的空地,成为涩谷再开发的重要契机。

2005年12月,涩谷区将“涩谷站地区”指定为都市再生紧急整备地区,进行整体再开发。从明治后期开始历经100年以上时间建设形成的涩谷站及周边地区将作为新的城市空间重新改造,开始新一轮长期的规划建设。

涩谷站的九条线路

来源:笔者根据雅虎地图自绘

“1.0阶段”:恢复城市活力,提升地区吸引力

经过多年研究,2010年涩谷区正式发布《涩谷站中心地区城市建设方针》,提出涩谷站中心地区作为涩谷区“面向世界的信息传播枢纽”的核心,应以“充满活力、步行友好、环境共生的广场、斜坡路与沿街商业”为目标,并提出了涵盖车站设施、站前广场与道路、步行道路、停车设施、地下河流和给排水管道、防灾、生态环境、国际功能等八方面的内容,以及“涩谷的传播”“山谷降温”“创建城市回廊”“以人为本”“建设安全安心的城市”“强化涩谷风格”“联合开发”等七大发展策略。

“城市建设1.0”重点关注提升人群的使用感受,优化流线、提供大量公共空间和周边地区缺乏的市政设施,强化城市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车站设施更新:简化并缩短换乘流线

首先是东急东横线通过地下化实现了和都营地铁副都心线无缝对接;其次将都营地铁银座线站台东移,并从相对式改为岛式,退让出一个更宽裕的换乘大厅;将jr山手线的站台与jr埼京线的站台并置,方便乘客换乘。通过车站设施的更新成倍缩短了人行的换乘流线,也为老人和育儿群体提供了更友好的步行环境。

站前空间功能提升:创造多层次的立体步行网络

借鉴了横滨未来港的“城市核”(urban core)模式,建立一个由自动扶梯、直梯和人行步道共同构成,连接轨道交通换乘平台、商业综合体设施、广场等不同标高的空间。多层次的立体步行网络系统,不仅消解地形的高差与城市的割裂现象,也确保车站周边地区拥有安全、放心的步行环境。城市核不但强化了与各类设施的连通性,同时重点深化设计了各区域的入口空间,通过各种不同特征的立面构成了多样化的站前空间意象。

涩谷hikarie的“城市核”剖面图

来源:《涩谷站中心地区城市建设方针》

涩谷站中心地区的街区空间再生

标志性建筑引导。在地区更新中强调地标项目的核心引领和带动作用。例如,利用东急文化会馆改造的“涩谷之光”作为中心地区的地标,建筑采用垂直立体城市的理念,b5―b3层是地铁车站,b3―7层是和地铁车站实现无缝对接的商业设施、11―16层是可以容纳约2000人的大剧院、17―34层是办公楼,该建筑建成后第一年营业额超过了190亿日元。

注重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20世纪60年代,涩谷川是一条用于工业污水排放、盖在水泥之下不见天日的地下河。“涩谷stream”项目对涩谷川的水体和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将其从原来的臭水沟变为600米长、绿植丰富的河畔生态步行街,提升对各类人群活动的综合吸引力。

涩谷hikarie

来源:日建设计官网

多赢的政策机制

结合“都市再生紧急整备地区”,制定多项政策激励机制。首先在城市设计中采用“确保公共开放空间”的做法,提升空间品质。如涩谷站大厦(涩谷scamble square)的4层和10层屋顶广场都可以作为高新技术发布和国际交流的会场,承办各类公共活动。再如,在东塔楼屋顶设置观景平台,可俯瞰到东西两侧站前广场和涩谷站前十字路口的景象,进而与城市中穿梭的行人形成视线互动,扩展城市景观的观赏角度。其次,“强化地区的薄弱功能”也可以作为争取“增加容积率”奖励的“城市贡献”评价对象,“交通枢纽功能的强化”“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功能”“防灾与环保”等项目都属于该范畴。

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

在涩谷站中心地区的站城一体开发中,为确保已呈立体化的车站和站前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铁道改善工程与土地区划整理工程均需要同步进行。首先,土地区划整理工程推进了站前广场及河川等城市基础工程的规划、建设基地的规整及集约化,并确保了铁道扩展开发用地。其次,在开发工程与铁道改良工程中,在建设铁道上空的上盖建筑的同时,也对立体交通广场及城市核系统(流线空间)进行了规划。涩谷站中心地区的开发不单是一个民间开发工程,而是与铁道改善工程及土地区划整备工程一起,三位一体推进的站城一体化更新。

经过10年更新建设,涩谷站逐步恢复了活力,2018年每日换乘人数更是达到334万人。目前,涩谷未来之光、涩谷cast、涩谷stream、涩谷站大厦(东馆)等综合体已先后开业,还有包括涩谷站大厦(中央馆•西馆)在内的三栋综合体已经纳入建设议程,最迟将于2027年建成开业。

涩谷地区范围

来源:涩谷区《涩谷站中心地区城市建设方针》

“涩谷站中心地区”是指涩谷站和周边的22番、站南等5个街区的部分区域,并没有明确的地理范围界限;“中心地区”周边的其他区域为“涩谷站周边地区”。“涩谷站中心地区”和“涩谷站周边地区”共同构成面积达到139公顷的“涩谷站地区”,是都市再生紧急整备地区空间范围。

“2.0阶段”:从“多样性”迈向“包容性”

规划理念变化

“东京2040”中提出,对于新宿、涩谷、品川等国际商务交流据点,应每隔30年左右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提高街区魅力。为实现可持续的更新发展,涩谷区于2020年发布《涩谷站地区城市建设基本理念》(以下简称“《基本理念》”),面向下一个20年提出“城市建设2.0阶段”的更新理念。《基本理念》提出,涩谷在“1.0阶段”已经形成了“钵状地形和放射状街道、特色鲜明的功能片区、底蕴传承的街道文化、特色的涩谷公共活动”等特征。这些是涩谷独特的地域特色,应充分发挥优势,结合持续滚动的更新,以类型丰富的商业、办公和文化设施,吸引各类人群,为未来打造世界瞩目、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区域打下资源基础。对比《建设方针》,可以发现《基本理念》中对于站城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出现了两大转变。

一方面是拓展空间范围,关注“涩谷站地区”整体发展。空间范围上,从过去相对割裂地看涩谷站中心地区和涩谷站周边地区拓展到整个涩谷站地区,强调涩谷车站和周边基础设施、多个更新片区和充满开发机遇的周边街区一体化处理,是未来城市发挥核心作用的场所,是需要统筹整体发展的“百年大计”。

2000年到2020年间,涩谷站地区虽然进行过整体层面的系统性研究,但还是分别对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提出相对独立的发展愿景和策略,在中心地区重点通过“提升城市功能来提高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多层次步行网络体系,强化防灾、广场、轨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在周边地区更关注“商业设施发展、街头文化的营造、作为生活文化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吸引各类人群活动的目的地和个性城市。”

《基本理念》首次以“涩谷站地区”为对象,提出发展整体愿景和意象,明确“涩谷站地区”需要建设多样的交流和创意空间,以站点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协同发展和提升。在涩谷站中心地区以车站设施的功能更新和重组为契机,推动产业的链状提升,在涩谷站周边地区鼓励传承和发展涩谷特色,建设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另一方面是从功能导向转变为体验导向,突出以“人”为核心。“2.0阶段”的更新建设和发展更强调聚焦“人” 的需求,从“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从过去的“多样性”迈向“包容性”,以“人”为主角开展思考,为各类人群提供“愉快舒适的涩谷都市生活”以及“具有包容性和吸引力的街道空间”。

《基本理念》提出,涩谷区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都市”,应该具备高度的国际竞争力和显著的地域特征,这里的街道生活不仅应被世界关注和喜爱,更应成为本地居民惬意生活的场所,因此涩谷未来发展理念强调提供满足所有人群需求的“包容性”的活动场所,将这些差异性的街道作为地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愿景更新

涩谷站地区提出未来20年的发展愿景是“在涩谷站地区突出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地域特色,在中心地区呈现更强的资源流通和配置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凸显涩谷的魅力”。具体发展目标分解为“一个对所有人都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一个促进和刺激所有人协同成长的城市,一个为所有人提供成长空间和归属感的城市,最终让涩谷成为一个世界瞩目、为所有人提供自豪的活动舞台的城市”。

“2.0阶段”的发展愿景是在“1.0阶段”目标已经逐步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体现了可持续、滚动更新的理念。

涩谷站地区整体发展的理念

来源:《涩谷站地区城市建设基本理念》

规划策略提升

对标新的发展愿景,“2.0阶段”的规划策略也是在“1.0阶段”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包括:

从“连续贯通”到“空间特质”,构建可以支撑日常多样性活动发生的空间环境。“1.0阶段”提供了连续贯通、步行友好的公共活动流线组织。在此基础上,“2.0阶段”强调了强化空间作为容纳多样性活动发生的场所。涩谷站地区已经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要素,未来需要促进这些要素的传承,同时鼓励更多人群、功能、产业复合交融,鼓励通过创造新价值和新文化,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商务商业、娱乐、文化、交往、居住等功能的高度复合,将涩谷打造为先进文化、产业向外传播的支点和吸引全世界的焦点;结合站点和周边设施更新,鼓励涩谷提供各种规模的特色空间,体现城市形象;强调更新中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区文化传统。政策重点关注涩谷最具特色的大、中、小规模并存的街道空间,通过功能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商业活动场所。

从“地标引领”走向“网络构建”,创造具有包容性,合作、协同成长的城市空间网络。“1.0阶段”聚焦涩谷站中心地区,强调了地标建筑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而“2.0阶段”更加关注“以点及面”,即涩谷站地区各个网络系统的整体提升。规划政策强调以辐射状、环状的街道链接车站和城市,构建多尺度、多层次的步行空间网络,结合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打造人人可以舒适生活、快乐生活的城市分目标,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整备站前广场,建立可以游憩、尺度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网络,将涩谷站地区打造为令人流连忘返的国际观光、商业活动目的地;强化以车站为核心,链接辐射周边各个功能区的步行活动网络。第二,充分利用地形特色,打造富有魅力的公共活动舞台、涩谷文化发源地的街道空间;重点加强街道沿街界面的功能多样性、尺度宜人性,通过活跃的设计,引导沿街近人尺度上功能多样,以公共空间承载多样街头文化和活力。第三,鼓励创意人才、企业的集聚、交流、合作,激发新的产业、文化和娱乐功能,将涩谷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娱乐和信息发布重要的“风向标”和时尚活动的“新据点”。

从“安全”走向“韧性、可持续”,构建支撑地区活力、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1.0阶段”是对涩谷站各类基础设施的补全,提升地区的安全性,而“2.0阶段”强调通过各类措施建立更具韧性、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居民和游客提供24小时全天候可以安心工作、生活的环境。例如以更新后的涩谷川水岸空间为轴线,布局网络体系化、立体层级丰富,由绿色街道、小广场、建筑屋顶和墙面绿化共同构成的绿色生态网络。通过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和消防等级,加强企业合作共建韧性城市,提高涩谷站地区24小时的防灾能力,并增加对“夜间经济”安全和健康的引导,预防犯罪问题。

协同成长、相互伴随的“站”与“城”更新建设

站点地区需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伴随式”的协同更新

站点地区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统一的目标框架,针对不同问题制定分阶段的更新路径,建立“伴随式”更新成长机制。涩谷站地区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滚动建设、“站”与“城”协同成长的过程。首先从“东京2040”到涩谷站地区规划构建的是一个导向统一、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目标体系框架。从1.0到2.0阶段,更新建设都会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要素提出重点策略。例如最初的建设是提供充沛的商业商务空间(容量提升)集聚吸引人气,形成品牌特色;随后的更新聚焦通过完善立体交通、慢行系统,为商务、商业人群提供高品质的交通步行空间;最近的更新则是针对商业设施老化、吸引力下降的问题,研究目标人群和其生活模式,提供体验性、包容性的业态空间和消费场景,增加地区可持续的吸引力和活力。

“站城一体化”需要站点融入、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发展

2021年日本交通省都市局发布《站城一体化设计指南》,并提出将车站、站前广场和周边的城市区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站城一体化空间”的重要理念,政府、铁路运营部门和开发主体等各方应从共同改善城市整体的角度去合作。涩谷站作为东京第二大枢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理念。从最初关注涩谷站中心地区到现在关注涩谷站地区,空间范围上的拓展不仅为地区复兴提供充沛的空间资源,更是整体成为提升东京作为全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空间战略资源。《基本理念》还强调空间策略上从地标的极化引导逐步走向整体空间网络品质的均衡提升,从而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以“特定政策区”视角促进站点周边地区的更新发展

站点地区作为城市中区位条件好、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重要空间资源,需要划定特定政策区,通过特定的规划、土地、财政等政策倾斜以提升各方参与更新的积极性,促进更新项目的有序推进。参照日本将涩谷站地区划定为都市再生紧急整备地区的实践经验,站点地区的特定政策可以包括规划建设项目审批、评审流程的优化以及容积率奖励或开发权转移政策。

加强多方合作,积极发挥专业化开发主体的作用

如大多数更新项目一样,站点地区再生涉及的主体利益众多,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合作的规划及运营平台,促进了解其他各主体的诉求,其中政府、铁路部门和开发主体应发挥核心作用。涩谷站地区更新项目充分发挥专业化主体的作用,东急集团就一直深耕涩谷站周边地区的开发,已经从单纯的轨道交通运营主体成长为具有高度专业化能力的综合性企业,业务拓展至地产开发、商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急集团开始介入并最终牵头主导涩谷站周边地区的二次开发,为这一区域近30年的城市持续更新提供稳定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站点地区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它的更新和发展需要融入周边地区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需要更关注“人”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更积极、包容的公共活动空间。涩谷的发展经验启示在于,具有可持续活力的站城一体化发展,需要在一个整体、系统的目标框架下,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问题,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整体的统筹谋划,引导鼓励各方参与,充分发挥站点地区的价值,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来源:市规划院、作者:时寅)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