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病例 | 瑞金医院完成国产首台单孔腹腔手术机器人外科手术

在和疾病较量的过程中,瑞金始终勇往直前,创造了无数个奇迹,积累了众多独创性的经验。正因为一个一个成功救治的案例,才使得今天的瑞金成为病人信赖、员工自豪、同行尊敬、社会满意的医院。

3月8日,瑞金医院完成了我国首台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手术,是国产单孔机器人在外科领域的首例应用。这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手术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1

接受这次手术的是一位来自东北的老人,今年62岁。半年前,持续的腹痛和便血让他预感不好。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瑞金医院检查。一番检查下来,诊断结果是:“乙状结肠癌”。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什么是“乙状结肠”并不重要,他只认识“癌”字,这可是要命的,怎么办?

医生解释道,老爷子并不是简单的便血,而是肠子里长了个恶性肿瘤,必须手术。乙状结肠位于人体下腹左下角部位,乙状结肠癌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60~70岁年龄人群发病率最高,早期不易发现,经过术前检查和评估,老爷子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效果。

按照以往的经验,人工手术需要“开肠破肚”,手术风险大,病人也比较遭罪。但外科医生手中越来越灵巧的“柳叶刀”正让更多患者受益。自从有了机器人,这个位于腹腔的手术就比较简单了。之前,瑞金医院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开展过大量高难度的手术,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手术经验。

这次的手术机器人由术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等高校和医院自主研发,接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掌握了全链条关键技术和全方位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经申请中外发明专利110余项。

据了解,单孔手术机器人是研制难度最高的手术机器人,此前,仅有美国的达芬奇单孔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但由于该手术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尚未允许向中国市场销售。这个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手术机器人,做到了“尚未进口、即已替代”,摆脱了国外机器人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要求,具有操作流畅、动作精准、综合性能表现优异的优点。

对病人而言,只需在腹部做3-4cm切开,即可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对于恶性肿瘤病人来说,心理恢复上也更加具有优势。

2

3月8日下午,由瑞金医院副院长、普外科赵任教授,刘坤、施毅卿、宋子甲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给这位老人实施手术,这也是国产机器人在外科的首例应用。

赵任教授坐在操控台上,在病人的肚脐右方做了3.5cm切口,以专用多通道鞘管置入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的3d内窥镜和3支蛇形手术工具,组织抓钳、双极抓钳和单极弯剪等工具在他的全程操控下精准地活动着:探查腹腔,拨开小肠,定位乙状结肠,然后沿中间入路进行牵拉暴露,打开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血管,双重结扎后离断肠系膜下动脉,继续分离结肠系膜,直至切割闭合远端结肠……一连串操作,行云流水。

术中精准操控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老人的肿瘤被完整切除,周围的淋巴结也被彻底清扫,创口只有一个“小洞”,出血量仅10ml。

据悉,该国产手术机器人使用国际先进的单孔技术,相比于达芬奇单孔手术机器人尚需在患者肚脐旁侧布置多个辅助孔和手术切口来协助操作,它只用一个皮肤切口(3-4cm)置入手术工具即可完成手术;由于全程国产化,在对病人创伤进一步降低的基础上,费用相比进口机器人也可以减少 30%到50%。

手术产生的“小洞”

3

“从第一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到第一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到国内最大样本量的达芬奇机器人胰腺十二指肠手术和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瑞金医院一直在微创领域不断创新。”赵任教授表示,机器人手术是继腹腔镜技术后,外科手术的新方向之一,瑞金医院作为全国微创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最早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医院之一,始终走在国内最前列,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前辈积累和同道创新的结果。相信随着操作器械的更新迭代,将给外科治疗创造更多可能,给外科医生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也给了患者更多选择与希望。

赵任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合影

赵任教授门诊时间

(总院门诊楼)

(北部院区)

主任医师

周四上午

一次成功的救治,背后是一个团队或者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瑞金人攻坚克难、一切为了病人的信念从不改变,对医学高峰的追求也永不止步。

撰文:李东

摄影:温兆琦

编辑:曹皓珺

上观号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