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日常登记、询问、夜间巡查等方面的培训后,今年2月,55岁的盛师傅顺利进入上海禹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保安。盛师傅视力四级残疾,一度失业在家。在今年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区残联工作人员通过前期排摸,了解到盛师傅的求职意向,于是安排他参加相关培训,并协同人社部门最终为盛师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每年1月,区人社局、残联等部门会联合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相关部门负责挖掘爱心企业和合适岗位,而区、街镇、村居就业工作者和就业援助员通过送指导、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送创业、送补贴、保托底“六送一保”进行个性化援助,落实“出现一人,认定一人,稳定一人”机制,以此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在今年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区人社局、区残联等部门走访服务对象家庭180户,帮助162名服务对象实现就业。
强服务,助力特殊群体就业
去年11月底,高校毕业生盛同学来到区人社局“五心职业指导室”。因为对职场充满困惑,毕业已经4个多月的她一直没有就业,此次是特意前来向职业指导师求助。当天,职业指导师曾晨文接待了小盛,通过交流,曾晨文了解到小盛的最大问题在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而且对职场有恐惧心理。
“你可以先就业,在工作岗位上体验职场,然后逐步确定职场目标。同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盲目悲观和不自信,自信的心态是帮助成功就业的第一步。”曾晨文轻声细语地对小盛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指导,小盛不再拒绝进入职场,表示有适合的岗位可以先试试。在曾晨文和其他就业指导师的帮助下,小盛进入上海金安国纪公司担任管培生一职。然而,工作一个月左右后,小盛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遂提出离职。
12月底的一天,小盛再次来到“五心职业指导室”,职业指导师林盈彦接待了她。林盈彦鼓励小盛,多想想找到工作的意义,在遇到困难时多与同事沟通交流。她递给小盛一张成长表,希望她记录自己的获奖经历、每天解决的问题等,双方还添加了微信,方便今后随时沟通。后来,在两位区职业指导师和街镇就业指导员的帮助下,小盛顺利进入松江万达广场工作。
从恐惧职场到顺利就业,小盛的转变得益于区、街镇两级积极联动,以区层面为统领,健全部门衔接、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目前,区人社部门通过对接各类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多种渠道扩大岗位信息来源,充分挖掘招聘岗位,构建了全方位职业介绍体系,为特殊群体就业打牢了基底。
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殷华表示,近年来松江各街镇(园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得到进一步优化,积极打造“15分钟服务圈”,建立健全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每个街镇均配置了就业条线专职工作人员,特殊群体求职者可前往社区提出职业指导需求,街镇就业工作人员、就业援助员会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
兜底线,特色就业开启新篇
去年5月,蜗牛宝贝成长营正式挂牌“松江区特殊群体就业见习基地”,这是松江第一家专门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就业见习的单位,帮助特殊群体开启人生新篇章。心智障碍青年可以在这里获得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青年们在这里可以完成引导顾客落座、点单、配制、送餐全环节的模拟实践,学习烘焙、体验各类社会活动。
在蜗牛宝贝成长营,自闭症患者阳阳通过半年的学习,学会了制作好几种甜品。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烘焙体验活动中,阳阳已经可以作为小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把自己学到的本领传授给他人。蜗牛宝贝成长营负责人昊昊姐告诉记者,阳阳学习能力非常强,说话思路清晰,交流能力也挺强,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目前在成长营主要负责烘焙工作。
截至目前,蜗牛宝贝成长营共有9名学员通过见习基地“陪伴式”“引领式”的实践帮扶,进一步提升了职业能力。“为鼓励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在我们去年出台的就业创业3.0版新政中,就有对特殊群体见习基地的补贴政策,可按照服务特殊群体人数给予800元每人每月区级带教费补贴;见习基地录用本区户籍见习学员,可按照5000元每人给予一次性就业岗位补贴。”区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凤青峰说。
2020年11月,区就业促进中心还成立了“回归职业指导服务站”,邀请就业服务专家、中心工作人员开设各类就业讲座,帮助戒毒人员做好回归前的思想准备。去年,区就业促进中心为崧泽戒毒所开展了4场线上指导讲座。服务站进入正常化运作,这也标志着针对戒毒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迈入快速轨道,为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掌握工作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凤青峰告诉记者,今年将继续对本区户籍的刑释解矫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扶持。经区政法、司法等部门认定建立特殊群体就业安置基地并履行安置任务的,每年给予5万元的就业安置运营补贴;经安置基地企业录用的特殊困难人员,可按月享受就业岗位500元每月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为特殊困难人员就业提供政策支撑。
■记者 李于伯 文摄 部分由采访对象供图
■文字编辑 丁艺婕 陆怡怡
■栏目责编 夏婷 ■栏目主编 张晋洲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