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决“飞线充电”老难题,大宁路街道宁和小区有妙招!

“不仅仅是充电方便,也更有安全感了。”提到电瓶车充电,居住在大宁路街道宁和小区的居民王先生欣喜地说道。

作为过去一度被“飞线充电”这一老大难问题困扰的老小区,宁和小区经过全面加强综合治理,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的不仅是小区环境的整体提升,还有居民普遍关心的“电瓶车充电”问题解决。

记者了解到,宁和小区已完成738平方米非机动车棚标准化安全改造,建成5个智能充电车库,24个户外小型充电车棚,可满足小区所有有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的居民。这些变化,离不开街道、居民区方面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的种种努力。

充电便捷+消防设施

安全感提升

如今,走进宁和小区的非机动车智能车库,只见整齐有序的停车位,智能探头、烟感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一应俱全。

居民王先生现场演示了整个充电的过程。在充电桩前,按下与插座对应的编号按钮,就可给电动车充电。针对居民的使用习惯,这里的充电桩支持刷卡、扫码支付,以方便居民充电。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现在物业办理ic卡充电更加方便,一块钱可以充五六个小时电,很实惠。”王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变化喜闻乐见。“我住在这里有十几年了。过去,会看到长长电线从楼上拖到楼下来充电,安全隐患多的很,现在看不到‘飞线充电’了。”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婷婷介绍说,去年以来,小区着力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现在小区内有5个智能充电车库、24个户外小型充电车棚,加装了410个充电插口,充电配比达到1:1,“目前小区所有拥有电动自行车的居民,都可以在车库或车棚完成充电,杜绝安全隐患,有效降低风险。”

“我们充分考虑居民就近充电的问题。”周婷婷说道,为方便离智能车库较远的居民充电,居民区建成的24个户外小型充电车棚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实现“就近”停放、充电。

采取行动+利用资源

促难题化解

据介绍,建于1993年的大宁路540弄宁和小区,实有居民1861户,常住人口超过4000人。近年来,宁和小区因地制宜畅通“生命通道”,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在地下车库和所有非机动车棚加装充电插口,解决充电难问题。

据了解,在这一小区开展综合治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栋楼都存在着“飞线充电”,楼道口挤满电动车,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同时,小区因为当初开发商的“遗留问题”,部分车库管理员私自搭建房屋用于居住。

为解决居民充电需求,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居委会采取行动,将非机动车库内的无关物品和人员“请”出车库,并联系物业,动员车库管理员尽可能地“转岗”,解决生计难题,原本住在车库的几十名人员全部搬出了车库。

街道方面还牵头开展联合整治,将非机动车库内原先居住区域全部拆除、恢复原貌,腾出了约300平方米的停车资源。

随着停车需求的初步满足后,专业公司为5个非机动车库新装154个智能充电桩,改造后的非机动车库也因此变为“智能车库”。

据悉,在街道非机动车棚改造补贴的激励下,业委会为小区内738平方米非机动车库消防安全改造,安装了门禁、简易喷淋、烟感报警器等消防器材,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系数。

新推“嗅探”+协同合作

打造更安全社区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能级,居民区方面介绍,小区日前进行了新试点,为“外卖快递小哥+出租屋”两类风险隐患叠加的48户高危场所,安装“电动车充电监管及强切系统”智能感知设备。

据介绍,这一“嗅探”系统,是通过检测用电“安全体征”数据,实时预警电瓶充电行为,一旦发现情况,会第一时间通知居委会干部、物业上门劝阻。目前,非机动车棚火灾检测探头和“嗅探”ai智能应用场景已经接入街道城运中心。

周婷婷告诉记者,就在今年1月份,有一户试点安装了“嗅探”系统的住户,抱着侥幸心理,还是将电瓶带回家充电,结果被“嗅探”系统发现,消防民警上门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就是要提醒居民,消防安全容不得一丝大意。”

上海静安置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经理谢伟东表示,随着小区智能车棚和充电车棚的完成,小区的管理也上了新的台阶。“我们物业方面积极配合居委会,开展非机动车禁止入楼道、住户的消防安全宣传,一旦发现有违规情况,就会立即劝阻,保持社区环境的安全。”

此外,居委会利用小区宣传栏、公众号等平台普及电动车火灾防范常识,逐门逐户发放安全告知书,疏堵结合,整治小区环境。“今年,我们还将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在智能车库内进行涂鸦,美化车库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

街道方面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继续提升小区综合治理水平,探索新的科技手段,对小区非机动车充电进行管理,杜绝违规充电的发生,全面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社区环境。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