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 ​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种艺术愿景

为了应对繁忙的创作工作和逐步恶化的耳聋,贝多芬自1790年起逐渐形成了用草稿本记录乐思、规划篇章的作曲习惯。最初采用的草稿只是零散的乐谱纸张,后来则有意识地将空白谱纸裁剪后装订成册用以记录。

作曲家将这些草稿本妥善保存,以便在各个创作阶段随时调阅,成为个人音乐创作的重要参照。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手稿页之一,显示出四音的起始主题

它们表明贝多芬创作交响曲的热情不是间歇性的,而是在他的创作艺术日趋成熟之后始终秉持的。对贝多芬来说,交响曲创作是他一生的事业。

贝多芬留下的大量草稿记录为爱乐者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照,美国音乐史学家、贝多芬音乐研究家洛克伍德对草稿进行严谨分析与阐释,撰写《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种艺术愿景》一书,为读者开辟了一窥贝多芬创作思路和实践方法的新空间。

《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种艺术愿景》

[美]路易斯·洛克伍德 著

刘小龙 译

上海音乐出版社

《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种艺术愿景》凝聚了路易斯·洛克伍德在过去六十多年里对贝多芬交响曲草稿和手稿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索。

作者通过本书试图告诉读者,这些看似零散的草稿笔记,证明了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一如他的其他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着天赋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创作酝酿——一旦贝多芬确定了创作的宏观方向,就会对整部作品进行细致规划,为自己设计出清晰、准确的“路线图”。

书中多次强调贝多芬在不同时期对交响曲怀有的创作热情,因为他曾留下大量最终并未展开的交响乐思草稿,其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这充分说明,贝多芬最终确定的九部交响曲乃是精挑细选的创作成果,而他在创作过程中对音乐细部的反复琢磨和修订也都被清晰地记录在不同的草稿本和手稿之中。

在本书的后记里,洛克伍德列举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知识精英对贝多芬交响曲的推崇,以及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波兰隔离区里演出《第五交响曲》的故事,以此作为贝多芬在现代社会发挥影响力的实际证明。这两个相隔百年的事例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们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赋予新的文化意义。不仅如此,它们还透露出贝多芬艺术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他的音乐总是在艰困与危难时刻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帮助,而这也是本书作者所珍视的宝贵品质。

1806年的贝多芬,由伊西多尔·纽戈斯绘制

贝多芬的作品中所展现的抗争、隐忍、痛苦和迷茫从未掩盖他对于光明和欢乐的执着追求,这份对生命的热忱给人们带来长久的安慰。

名家推荐✦

●“路易斯·洛克伍德对贝多芬音乐的生动阐述无人能及。一项卓越成就。”

——阿兰·吉尔伯特(alan gilbert)

纽约爱乐乐团艺术总监

●“洛克伍德给音乐爱好者们献上了一份大礼。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观察(贝多芬音乐的聆听群体、作曲家的阅读素材,以及交响曲创作规划等),读者能够获得有关这位伟大作曲家创作过程的独特观点。”

——马友友(yo-yo ma)

大提琴家

●“这本卓越的书籍并不仅仅是一部贝多芬交响曲指南。洛克伍德引领我们步入作曲家的工作间,揭示出一位步履艰危的个体对艺术怀有的坚定决心,由此缔造了一项人类精神的伟大传奇。”

——斯考特·伯恩海姆 (scott burnham)

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史教授

●“洛克伍德以优雅的文笔向我们透露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细节,将每部交响曲投入到贝多芬其他创作体裁和演出活动的语境之中。幸甚至哉!”

——伊曼纽尔·艾克斯(emanuel ax)

钢琴家

●“这位卓越的贝多芬专家追溯了作曲家在交响曲领域的毕生努力,为众所周知的《第九交响曲》赋予新意,并且提醒我们,这些音乐成就为何在二百年后依旧引起当代听众的关注。一项精湛的成就。”

——r.拉瑞·托德(r. larry todd)

杜克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本书作者、译者✦

作者:路易斯·洛克伍德(右)

译者:刘小龙(左)

路易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美国音乐史学家,贝多芬音乐研究家。他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教职,现为哈佛大学范尼·皮博蒂退休音乐教授。

刘小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西方音乐史学者。

转编自【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世纪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