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避开这几大诱因,帮你增强免疫!

当前情势下,

我们进出各种公众场所

一定要先配合测量体温。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

标准体温是37℃,

为什么实际测量结果,

通常只有36℃左右?

而网上的盛传

“体温低就是免疫力差”

“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

这是真的吗?

体温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

其实,人类的体温正在慢慢降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标准体温已非200年前建立的37℃,而是36.6℃。

医学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相反,当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体温提高1℃,免疫力会增强5-6倍。不过若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这一结论则不适用。

那为什么体温低,免疫力会跟着下降呢?

1. 体温低,白细胞工作效率低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体温低通常说明基础代谢率比较低、血流循环减慢,输送营养的速度变慢,这样一来,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就相应降低了。

白细胞不仅能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能监测到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把癌变细胞杀死。因此,白细胞反应变得迟缓,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外来敌人(如病毒、细菌),使得机体更易感染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2. 体温低,阳气不足

从中医的角度看,体温低往往表示机体寒冷,体内阳气不足或者阳气的功能状态不活跃,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导致各组织器官的供血相对不足,免疫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个体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体温,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发烧。

平均体温下降的几个诱因

关于现代人平均体温下降的原因,专家提出了以下几个猜测:

1. 缺乏运动&久坐

现代社会,生活的忙碌,再加上各种交通工具、智能家电等在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活动量和肌肉使用的机会。而肌肉可产生40%以上的体温,为重要的发热组织;再加上,肌肉量减少,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这又进一步降低了体温。

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党久坐不动,腹部和腿部的肌肉变少,会让体温变低,进而造成免疫力变差。

建议

养成长期适度运动的习惯,每天抽出半小时快走、慢跑、跳舞等运动时心率在120-150之间比较好。

2. 无处不在的空调

长时间处于有空调的空间内,出汗的机会越来越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接受刺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时间一长,体温调节中枢的灵敏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于是就有可能对基础体温产生影响。

建议

减少在空调房中的时间,并且夏季空调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冬季调控在20℃左右,每开2-3小时就打开窗户换换气。

3. 紊乱的肠道环境

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排污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因而肠道菌群会影响我们的消化、代谢以及免疫能力。若消化、代谢水平降低,基础体温就会下降。

此外,肠道菌群发酵分泌出的丁酸盐可以诱导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和产热,而若菌群紊乱,产热也就减少了。

建议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三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食用含益生菌的食物。

为何体温会忽高忽低?

即便是同一个人,体温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忽高忽低,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

年龄因素

婴幼儿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期,体内的新陈代谢较快,体温一般比成年人高些,只要不超过37.5度就是正常的;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时间因素

一般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不过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喝茶饮酒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 / 申工社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