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医院里的老房子,感受科学与人文之美

12月4日,“众说周知(第二季)”第三期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通过分享访谈、行走阅读、建筑探访等形式与读者们共赴一场“建筑可阅读——走进医院老房子”人文主题沙龙,一起阅读科学精神和文化传承。

活动现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三位医生作为各自医院的“老房子推荐人”,图文并茂地讲述曾经迎来无数新生命降临的产科楼、上海首家妇孺医院里的“红房子”老楼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红会老楼等三处上海医院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学者华霞虹、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静安区文化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建筑、历史、传播、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医院老房子的美学、科技、人文与社会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嘉宾们认为医院老房子不仅属于医院,更属于社会大众和城市文明,让医院老房子成为建筑可阅读的空间,对公众尊重科学、尊重文化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访谈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嘉宾们还走进华山花园,并探访了与花园相邻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红会老楼。

据介绍,红会老楼是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典主义风格、三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外廊式建筑。红色的砖墙坚固而沉默,正中央的“红十字”熠熠生辉。

2004年,医院对红会老楼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在原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使红会老楼在古朴厚重中多了份精致。

记者:邢蓓琳

图片:邢蓓琳

视频:楼英俊

编辑:史笑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