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示范村故事丨青浦林家村:从“最美农家书屋”到“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乡村”

青浦区

朱家角镇

林家村

南张马、北林家,朱家角镇林家村有着一望无际的农田,走在这样的田野间,总是会让人感受到自然淳朴。

走进林家村的各个角落,毕加索的《和平鸽》,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及蒙特里安、康定斯基等画家的作品一一被临摹在了农宅外墙上,令人目不暇接。

“薄荷香文苑”“田耘社”“杨冬白雕塑工作室”“路上有马电影工作室”等一批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林家村以“稻田林家,艺术乡村”为主题,走出了在全市独一无二的“艺术乡村”建设之路。

“最美农家书屋”成为文化名片

在林家村倪马路上藏着一座小小的农家书屋,是由一幢二层农宅改建而成,这里便是“最美农家书屋”——薄荷香文苑。

薄荷香文苑的主人名叫陈君芳,2015年起,陈君芳开始翻建父母的老宅,从里到外都按照农家书屋的样子进行布置,庭院、书柜、公共活动空间应有尽有,装修和布置都巧妙融合了乡村野趣和书香文气。2016年4月,薄荷香文苑正式开放。

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这样一间开在稻田里的农家书屋,竟然异常火爆。开放之后,一拨接一拨游客慕名而来。旺盛的人气让这间农家书屋成了不少作家、画家、雕塑家等文艺人士交流的平台,渐渐的,除了各种读书活动,这也成了音乐会、讲座、艺术作品交流会的举办地。

“乡村不一定是‘土’的,当乡村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完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林家村党总支书记徐永坚表示,如今的“薄荷香文苑”已经成为林家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因为这间农家书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林家村有了一定的了解。

“乡村文化圈”就这样形成

一栋不起眼的农村老宅,竟然就此形成了具有独特文艺气息的“乡村文化圈”,吸引了“朱敏绘画艺术工作室”“丁一鸣绘画艺术工作室”“路上有马电影工作室”“杨冬白雕塑工作室”等一批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可能因为我们农家书屋的成立,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朋友来到这里就会爱上乡村,像这里的新村民,田耘社的赵松涛老师,也将一家老小都迁过来了。我希望能够引入一些资金的注入,能够把村弄得更好。”陈君芳自豪地说。

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上海田耘社班主赵松涛在村里租下了两栋房子,一栋自己和家人居住,一栋作为田耕社的工作室,把事业和家庭都扎根在了林家村,他还在朱家角镇打造了一个“松涛剧场”,今年3月到7月,还做了一个《党史故事每日一则——赵松涛讲党史100回》的文化品牌,每天在各平台更新一则以快板书形式呈现的党史故事。画家朱者赤是今年7月刚入驻的“新村民”,来林家村之前,曾在巴黎、纽约、杭州等地开过工作室。提起选择林家村的理由,他说,这里有她独有的艺术氛围,“我的邻居有画家、雕塑家、电影人、相声演员等各行各业的艺术工作者,大家没事就能聚在一起切磋交流。”

“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乡村”雏形渐显

2020年,林家村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一年多来,林家村从提升村庄公共环境艺术气息、打造稻田艺术产业、建立公共艺术中心、引进艺术大师等方面着手开始建设,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乡村”雏形渐显。

艺术给林家村带来的不仅仅是浓厚的艺术氛围,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肉眼可见的生态环境改善。

站在整修一新的村道上,徐永坚迫不及待地分享起林家村的未来发展。村里正在打造稻田景观环和稻田外街、花园内街、庭院水街,稻田景观环包括稻田栈道、稻田花廊、稻田舞台等;稻田外街包括艺术公共活动中心、艺术大师工作室等;花园内街主要对农户庭院进行美化;庭院水街包括建造艺术桥梁等……在徐书记的描绘中,一幅夹杂着稻花香和艺术气息的全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目前村里已经流转了近10栋村民的闲置农宅,租下后进行了整体改造,一部分联排的农宅被改造成公共艺术空间,今后可以举办画展、讲座、沙龙等,另一部分农宅则被改造成艺术大师工作室,由艺术家整体租赁后长期驻扎。”徐永坚说,借助“艺术乡村”建设,村内增加了工作岗位、经营性收入、村集体分红等,到2022年,预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将增收百万元以上。

文字:尹寅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