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从计划管理转向空间治理——上海市土地储备规划编制探索

引言

土地储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土地储备计划包括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科学制定和实施土地储备计划,可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建设用地的保障能力。上海是全国首个组建土地储备机构的城市,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与优势。

为推进“上海2035”总规目标的分阶段实施,有效衔接《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切实落实“十四五”加快优化市域空间格局的新要求,上海于2019年启动了《上海市土地储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研究工作。与以往计划管理的思路有所不同,本次工作更加强调市级层面的土地资源统筹,以及对空间规划实施的有效引导,对全市尤其是重点地区稀缺的土地资源加强计划管控,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的用地供给和有序实施。

上海市土地储备大事记

一、理清思路,创新技术路径

新一轮土地储备规划和计划的编制,紧紧围绕“规划引领、重点分级、资源统筹、科学计划、供储联动”的工作思路展开,完成了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盘潜力”,建立全市土地储备资源库;二是“划重点”,确定近期土地储备重点空间和重点项目;三是“定计划”,指导近三年各区土地储备计划的编制。

规划工作思路

技术路线

二、深入梳理,发掘储备潜力

加强土地储备潜力分析,采用现状用地数据、规划用地数据、实施动态数据、已储备数据、供地数据、影像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叠加分析,形成土地储备潜力库,区分新增型潜力、存量更新型潜力2种潜力资源。通过进一步分析潜力资源的用地结构、空间分布、重点区集聚度等,为计划规模分配和空间引导提供依据。

土地储备潜力分析技术框架

三、立足空间,引导项目布局

将城市发展重点区域优先纳入土地储备,确保土地指标和资金要素向重点区域倾斜,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合理流动。基于“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域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发展要求,以及“上海2035”总规和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对于重点发展空间的价值研判,提炼各类空间政策边界,划示土地储备重点区域,提出土地储备导向。

重点区域规划导向与土地储备导向

四、以收定支,校核计划指标

基于土地储备“以收定支”的特点,从资金角度校核土地储备计划指标。根据历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历年土地储备资金投入、用于土地储备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等数据预测未来资金量,推算土地储备总规模,并结合历年供地情况提出储备结构建议。

以经营性用地为例,根据2010—2018年期间住宅用地、商业商办用地、产业用地供应规模结构,结合三类用地土地储备潜力,以及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因素,确定用地储备结构。规划提出适当调控主城区外三类经营性用地的储供比例,保障住房供应,适当增加商业商办用地的供给,以满足五大新城人口持续导入的需求,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同时,进一步测算结构优化后经营性用地出让收益,确保储供资金的动态平衡。

五、刚弹结合,体现市、区传导

依据各区土地储备潜力分布情况,分解土地储备计划指标,允许潜力较大的区适当增加上报计划规模,确保土地储备与供应稳定有序。规划建议,从市到区的计划管理,以空间引导和结构引导为主,规模分解指标作为计划执行评估的参考指标。宽计划、严执行,体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管控思路。

上海市各区土地储备潜力资源识别

六、健全机制,实现计划联动

1、健全市、区两级管理机制

通过重点区划定,区分市、区两级土地储备工作重点。建议改变现状自下而上汇总计划的形式,建立土地储备规划(计划)市、区传导机制,具体包括总量调控、用地结构优化、增存结构优化、重点区范围内项目比例分配等。

市、区两级管理机制示意图

2、完善储供项目联动机制

建议完善储备“潜力库”“项目库”“供应库”联动机制,发挥土地储备对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同时,按照“以收定支”原则,从土地交易市场中获取对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制工作的反馈,进而协助提升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综合效益。

储供项目联动机制示意图

3、建立土地储备规划计划滚动机制

建议逐步构建“5+3+1”土地储备规划计划体系。五年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近期规划,进行空间发展价值判断、储备潜力分析,并划定土地储备项目引导区;三年计划,以市级行动计划指导各区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编制;年度计划,具体落实当年各区储备项目安排。

土地储备规划计划滚动机制示意图

4、构建“大计划”和“全资源”的工作平台

建议优化土地计划编制工作平台,协调土地储备计划与其他6项国土资源利用计划,并同步与发改委、财政局的项目安排计划和项目资金预算计划衔接。对于市级项目,逐步建立发改、财政、规划资源三方协同机制、项目联合审议和工作评估机制等。

计划联动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上海市土地储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来源:规划上海supdri、作者:张悦文 吴沅箐)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