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请“保重”:重视瘦体重

本文转自  |  上海市营养学会

微信号  |  nutrition-shanghai

作者  |  冯晓慧

患糖尿病多年的老张一直是病友心中的“模范病人”:严格执行“管住嘴,迈开腿”,为控制血糖,从不敢多吃一点。可是最近几年,老张发现自己吃的越来越少,可血糖控制并未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体重却逐年下降,干什么都没有力气。问题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老张的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主要与过度控制饮食造成的消瘦、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1. “体重”的秘密

众所周知,肥胖既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以减轻体重为己任,殊不知“体重”中亦蕴藏秘密,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先来了解下体重的构成,人体的身体成分是指组成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可分为脂肪和非脂肪两种组分,其中后者又被称为去脂体重或瘦体重,主要包含肌肉、骨骼两部分。身体成分的变化与健康息息相关,即便是同样身高、体重的两个个体,其身体成分组成不同,带来的健康效益可能天差地别。

过多的脂肪储备,特别是腹部内脏脂肪沉积较多所导致的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密切相关;相反,适宜肌肉、骨量的储备,也就是前文我们说到的瘦体重,则对健康大有裨益:

(1)肌肉

尤其是骨骼肌,是机体葡萄糖利用、脂肪消耗和蛋白质储存的主要场所,是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器官,充足的肌肉储备与慢性病预防密切相关。而骨骼肌丢失则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处置减少,导致血糖不易控制。我院营养门诊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体重正常或偏低范围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机体肌肉质量减少而脂肪百分比超标的现象。

(2)骨密度

骨密度是最常用的预测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指标。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诸多代谢产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影响骨质和骨量,引起骨密度下降,并进而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科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是2型糖尿病最常导致的骨骼疾病。已有报道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1.7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应科学的认识体重,不能一味节食减重。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适宜的瘦体重,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对于整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2. 饮食策略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手段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健康保障都十分重要。科学的饮食治疗可有效维持并改善机体瘦体重。

(1)适宜能量

通过少吃来控制血糖的做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一味少吃导致每日总能量摄入不足,体重进行性下降,不利于瘦体重的维持。建议糖尿病患者可接受规范的营养门诊咨询,科学计算每日适宜的总能量摄入。

(2)蛋白质摄入—保质保量,均衡分配

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可以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减缓肌肉衰减速度.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占总热量摄入的15%-20%,其中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1/3-1/2。在日常饮食中,优质蛋白来源食物包括乳类、蛋类、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及其制品。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对于促进瘦体重合成来说,将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均匀分配到三餐中比集中在某一餐摄入效果更佳。

(3)选择富含亮氨酸的食物

亮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一种,对于肌肉合成的作用表现效力最强。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多选择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动物性食物、大豆类、坚果等均可。

(4)合理选择高钙食物

钙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我国老年人膳食钙的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一半,因此更应特别注意摄入含钙高的食物。如应保证每日300g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除奶类外,还可选用豆制品(豆腐、豆腐干等)、海产类(海带、虾、螺、贝等)、高钙低草酸蔬菜(芹菜、油菜、紫皮洋葱等)、黑木耳、芝麻等天然含钙高的食物。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冯晓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