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特殊教育,上博在行动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每一位社会成员是其宗旨与责任。让特殊群体无障碍地利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满足其了解历史与艺术、感受美与智慧的需求,是上海博物馆长期专注的重要工作之一。

11月9日上午,上海博物馆“博物馆探索之旅”进校园活动暨《上海博物馆无障碍探索手册》赠书仪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姚燕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小音,以及受赠学校上海市第四聋校、长宁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密云学校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上海博物馆无障碍探索手册》由上海博物馆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策划,由博物馆专业教育人员与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是专为特殊学生打造的参观博物馆实用指南。此次,上海博物馆共向5所上海市的特殊学校捐赠《手册》600本,以期鼓励更多特殊学生走进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始终致力于服务社会每一位成员,不断提升无障碍服务,积极探索特殊教育的途径,这次的《手册》是上海博物馆对无障碍教育服务的又一次有益实践。

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姚燕华在活动中对上海博物馆及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关爱表示感谢。孩子们虽然在身体上存在障碍,但是他们还是努力地在适应这个社会,正是因为这份有力的支持,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下,孩子们会成长地更好。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在发言中提到,博物馆的文化是精神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本无障碍探索手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途径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去了解和理解博物馆的知识,并共同去探索祖国宝贵的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小音认为这次上海博物馆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强强联合,是大家一起合心合力把书送到孩子们的面前,希望孩子们能拿着这本书去上海博物馆去参观我们国家的珍宝。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致辞

赠书仪式结束后,上海博物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宁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课程——古籍装帧与印刷体验。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携手并肩体验非遗,从古籍装帧知道多少的问答到制作蝴蝶式册页,再到亲手体验印刷,激发了同学们对非遗的极大兴趣。在老师们的指导与引领下,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并成功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器物图谱》。

上海博物馆老师为特殊学生们授课

展示手工制作成果

上海博物馆教育在“传承文化,涵养品格”方面,一直孜孜追求,同时也特别专注地致力于提升博物馆无障碍服务能级,努力践行“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理念。在过去几年中,上海博物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博物馆特殊教育的更多途径。

主题手语导览,

为听障学生参观提供便利

2021年“全国助残日”,上海博物馆面向听障群体推出线上系列手语主题导览,每条视频均配备手语翻译,使其能够无障碍地欣赏文物、感知艺术、在多元与包容的博物馆中开展一场思想自由徜徉的旅行。首批上线的导览共五集,分别为《如何参观博物馆》《十件必看文物精品》《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古代陶瓷烧造的奥秘》《唐代人的生活》,以主题路线的形式,精选不同门类的馆藏珍品,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特色;用手语导览配合文物细节展示,使听障人群也可以用双眼“听懂”文物和文化;通过讲解参观博物馆的具体方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陌生的空间,顺利地开启探索之旅。

点击进入“上博课程”页面,上下滑动找到“无障碍导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线上手语导览

设置触摸展区,

鼓励特殊人群走进博物馆

在营造无障碍的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基础上,上海博物馆尝试在特展展厅中开辟专门的区域,服务特殊人群,创造无障碍展览体验。如“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期间,在展厅入口处放置5件可用手触摸的文物1:1复制品,并在展品前放置盲文介绍,让视障人群和儿童可以用双手感知文物的形状与质地,对太平洋的艺术珍品有打动心灵的切身感受。

“浮槎于海”特展展厅内的触摸区域

走进特殊学校,

开展文博体验课程

上海博物馆积极与上海市的特殊学校开展馆校合作,将博物馆带到同学们的身边。目前已在上海市盲童学校、上海市第四聋校、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长宁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学校开设了文博体验课程。上海博物馆拥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6个市级非遗项目,上博以非遗为抓手,将体验活动送进了特殊学校的校园,给同学们带来了生动温暖、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如触摸青铜器、学习古代书籍装订、体验古代印刷技术、运用博物馆元素进行文创设计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同学们手中活了起来,热了起来,有趣了起来。

上海市盲童学校触摸青铜器活动

长宁区特殊职业学校陶瓷修复体验活动

免费教育资源,

提升博物馆无障碍服务能级

线上线下活动之外,上海博物馆推出了《上海博物馆无障碍探索手册》,它既是上博的导览书,也是适用所有博物馆的学习方法指南。

《手册》由上海博物馆专业教育人员和特殊教育教师,根据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共同编写。通过介绍上海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向学生们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除文物知识与趣味互动,《手册》还向学生提供博物馆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能够在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到博物馆进行自主探索。《手册》全部免费赠送给上海市各特殊学校的师生,鼓励更多特殊学生走进博物馆,体现了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和社会职责。

丰富多样的无障碍教育服务,是上海博物馆对特殊人群需求的回应,鼓励更多特殊人群走进博物馆并利用博物馆资源。未来,上海博物馆将持续专注无障碍服务能级的提升,助力优质、平等的特殊教育和公共教育事业发展,努力践行“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理念。

上观号作者: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