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在普通人眼里是垃圾,
但有人却将它们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家住嘉定南翔镇翔源社区的英自海
就是一位手绘彩蛋达人。
在一寸见方的蛋壳上
以白描为底,融合国画元素
呈现一方山水
↓↓↓
在英自海的工作室里,一排排他亲手绘制的彩蛋有序地陈列着。蛋壳上的图案精美完整,仕女、猛兽、花鸟、京剧脸谱、地标建筑等等,惟妙惟肖。其中,长征第一山、延安宝塔、一大会址三个地标建筑的手绘彩蛋格外醒目,这是英自海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特地创作的《诞·初心》系列。
作画需要耐心,在易碎的蛋壳上作画,更是需要十足的耐心。英自海介绍,作画前要先在蛋壳上钻孔,将蛋清、蛋黄抽出后,再灌入清水反复清洗,进行消毒、防腐处理后才能开始作画。绘制的过程中,要把握蛋壳的形状,先上彩再勾线。因为蛋壳体型小,一些细节较多的地方“甚至像打太极一样,要屏着呼吸画”。
英自海和手绘彩蛋结缘于他的知青岁月。自幼喜欢绘画、有国画基础的他,当年被选入部队企业,专门画彩蛋外销。“那个时候,29个手绘彩蛋出口到德国,就可以换一台缝纫机。”英自海介绍说,后来,他便专职画起了彩蛋,自产自销,这一画便坚持到了现在,“当时一批的二十多个工人,只有我至今仍在画彩蛋。”
巧的是,工作室内有一枚英自海在40年前亲手绘制、外销后又“完璧归赵”的手绘彩蛋。“真是奇妙的缘分!我的一个朋友去古董市场淘货,看到这个手绘彩蛋就买回来送给我,结果我一看,这就是我40年前在企业里的时候画的。”英自海感慨地说。
40年前的彩蛋
由于早些年英自海居住在普陀区,手绘彩蛋制作技艺也被列为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为了传承这一非遗技艺,英自海收了几名徒弟,还在个人工作室定期开展彩蛋培训班,教感兴趣的上班族和青少年画彩蛋,也经常奔波各地开展非遗体验活动。2018年,英自海搬到南翔居住,“南翔古镇非常有文化底蕴,江南水乡的元素都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入画的。”英自海表示,未来他会结合南翔元素创作一些相关的手绘彩蛋,让彩蛋艺术成为更多市民了解本土文化的渠道。
英自海(左)
通讯员:陈晨
编辑:朱敏敏、唐敏、徐宇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