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 | 城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带你去探索!(文末有福利)

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目前正在云南昆明举行。作为cop15的东道国,中国将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上海作为长江口通江达海的特大型都市和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湿地这一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以其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生境,也构成了上海城市主要的生态系统形式之一。

从崧泽文化先民在湖沼密布间升起的熊熊篝火,到唐宋时期青龙古镇河汊纵横处徐行的缕缕航迹,再到今天广袤平原上依水而立的座座新城,上海城市的湿地记忆,寄托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限遐思。城市湿地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支撑了上海这座生态型城市中愈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人类逐水而居、依水而栖,聚居形成部落,进而发展出城邦和城市,孕育出璀璨的文明。湿地与城市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海因水而兴,城市的发展亦与湿地的故事亲密交融。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边无。

朝去暮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唐】白居易《浪淘沙》

上海是典型的湿地城市,良好的河口自然地理环境、三角洲低平的地貌特征以及亚热带的光照与水热条件,为上海湿地的形成、发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禀赋优势。滩涂湿地、河湖湿地和人工湿地等上海最主要的几种湿地类型各具特征,构成了种种鲜明的生态样貌。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唐】杜牧《鹭鸶》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交错带,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兼具丰富的陆生、湿生和水生动植物物种,各物种构成的生命之网支持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种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湿地生物,如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等,共同展现了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被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提供了诸多惠益福祉,在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价值。上海的城市湿地为我们提供了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生态系统服务,为大上海的发展提供了丰润的滋养。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上海这一湿地城市的重要特征,一系列重要湿地不仅构成了靓丽的“生活秀带”,更为民众亲近自然、了解环保、记住乡愁提供了场所和情境。

展望上海2035年城市愿景,以水为脉,生态成网,城市与湿地将成为和谐统一的生命共同体。我们期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城市湿地,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从而关爱、呵护湿地,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为了让大家了解城市湿地,关注湿地生物多样性,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和绘画爱好者共同创作的《上海城市湿地生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科普绘本,带领公众领略“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湿度”。目前,该书已入选cop15线上展示环节上海馆专题展陈。

“上海城市湿地生态”系列丛书以《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为开篇,后续将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线索,专题介绍与我们共享湿地滋养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水鸟等典型生物类群,带领读者一起关注多彩生灵,领略生态之美。

来源: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您是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有没有相关的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

赶紧在文末留言

20位留言被精选的小伙伴

将获得这本精美的科普绘本!

活动时间截至10月15日哦~

编辑:乔佳妮

上观号作者:上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