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执法第一线|昼夜不休筑屏障 夯实入沪动物产品防疫监管“主阵地”

为全面加强动物卫生监管,一直以来,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实施最严格的市境道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入沪检疫检查,365天昼夜不断严守入沪关卡,加大查案办案力度,确保问题动物产品零进入,确保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不传入,全面构筑了我市动物防疫、食品卫生和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城市安全。中秋、国庆期间,正是入沪动物产品数量较为集中,防疫监管、检疫检查任务较重的时间段,记者走进道口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看一看“放心肉”如何进入上海。

“请缓缓通过消毒通道后侧方停车接受检查”,随着执法人员的引导,一辆满载猪肉产品的冷藏卡车在葛隆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停下。车上的猪肉产品都应该有来源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检疫合格印章,同时附有相关证件和电子追溯信息。消毒、查证、验物、信息登记核对……执法人员熟练、认真地执行着一整套的标准查验流程,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查验合格后,这一整车的新鲜猪肉就将从这里进入上海,继而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之上。

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年消费的猪肉等动物产品数量巨大。据了解,近年来近95%的动物产品供给主要来源于外省市。依据本市指定道口动物及动物产品通过机制,以及与外省市联防联控、产销对接工作机制要求,外省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企业,需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推荐后,经本市8个指定公路道口查验合格后方可入沪。这项艰巨的执法监管任务,既需要一丝不苟的专注,更要有耐得住枯燥的定力,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下,道口这块前沿“主阵地”,不能丢,也丢不得。

作为8个指定道口中车流量较大的一个道口,位于嘉定的葛隆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是一个“缩影”。李国良副站长介绍说,“检查站地处嘉定区与太仓市交界处,目前站内平均每天检查车辆达到170车左右,查验动物及动物产品近400批次,数名执法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所担责任十分重大,很累很辛苦,但一想到万家团圆的餐桌上,少不了外婆烧的红烧肉,奶奶酱的牛肉,妈妈亲手炖的鸡汤,能够确保大家吃得好,再辛苦也值了。”

根据《关于从本市指定道口运入动物及其产品的通告》(沪府规[2018]10号)等相关规定,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葛隆、安亭、白鹤、西岑、枫泾、新联、洋桥、向化等八个指定公路道口作为动物及其产品入沪通道,并设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全年365天开放,进行24小时昼夜不间断防疫检查和车辆消毒。据了解,仅今年1-8月期间,全市8个指定公路道口动检站共检查动物及动物产品236823批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37%,其中猪肉产品就有40万吨。

对于终端肉产品销售,在安亭集贸市场内,各家猪肉销售点前或悬挂,或张贴,相关检疫证明齐备,且产品均来自具备相关资质的生产企业。“外来肉产品自道口流入后最终到达各个零售点,我们在做好源头准入、指定道口严格查验的基础上,跨前一步积极与各区农业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联动,对本市一些规模较大的畜禽产品批发市场、冷库、物流仓储中心定期检查,对违规进入本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严格查处,并建立健全“失信企业”退出机制,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外省优质畜禽产品供沪。”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三大队大队长李钦说。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针对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入沪,在市境指定道口的“主阵地”,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督检查,切实履行好日常检查职责,同时,探索加强全链条监管,积极推进“供沪推荐”工作,并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市场环节延伸监管,确保来可查去可追,切实保障本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城市安全。

下一步,总队还将继续加强各项监管工作,守好道口关卡,优化窗口形象,提升执法能力,全力打造一个符合上海都市特色的,规范、智能、高效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文字/供图:杜洋域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