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全传》
[明]王世贞 辑
[明]汪云鹏 补
汤志波 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列仙全传》从编纂之初就是一部面向市场和民众的通俗读物。它在《列仙传》《续列仙传》《广列仙传》基础上收录了神仙581人,起自上古,迄于明弘治末年,是我国古代神仙传记中现存内容最丰富的一种。
此书共九卷,前八卷署名王世贞,第九卷署名汪云鹏。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复古派“后七子”之一,隆庆、万历间文坛领袖。汪云鹏字光华,安徽歙县人,万历间在金陵开设玩虎轩,以出版刻工精细、插图精美的绣像戏曲小说著称,《有象列仙全传》之外还曾刊刻过《琵琶记》《养正图解》《元本出相北西厢记》《新镌红拂记》等书。
王世贞是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汪云鹏却是一个书商,不属文人雅士之列。一直以来,学界对《列仙全传》的作者有所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该书“王世贞”署名为汪云鹏的伪托,实际上与王世贞无关。目前我们按照整理古籍的惯例,署名为“王世贞辑,汪云鹏补”。
《列仙全传》是“仙传”类专书代表作之一,汇集了数百位神仙传记。这类小说以署名刘向的《列仙传》为开山鼻祖,在明代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作品,成为商业出版的主流题材之一。同在万历年间出现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古今列仙通纪》都可圈可点,但《列仙全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传记完备、图像丰富、刊刻精美,成为明代流传最广的神仙传记,从发行盈利角度也是极为成功的作品。
《列仙全传》篇首有李攀龙序。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不曾拨冗为该书作序,这篇序是汪氏自《广列仙传》卷首张文介序剿袭而来。《列仙全传》的文字内容也由《广列仙传》中因袭而来,又增补了200余篇。
该书很可能不是王世贞所撰的又一证据,乃是明代轰动一时的“活神仙”昙阳子的传记,《广列仙传》收入,《列仙全传》反摒去不取。而王世贞曾拜昙阳子为师并撰有《昙阳大师传》等多篇传记,对其顶礼膜拜备至,又是确凿无疑的。至于《列仙全传》的真实编者为何不收《昙阳子传》,这又是另一个有待考据研究的问题了。
《列仙全传》共九卷。前八卷按时代为序,始于上古老子,止于明中叶沈野云;第九卷为辑补,亦大致按时代次序,始于传说中的姮娥,止于明初周思得,总计列仙581人。这些神仙姓名、形象、事迹不是凭空杜撰如今日之架空小说,而是从旧有的子部、史部、集部著作中取材摘录,加工润饰,联缀成文的。传主既有传说中的西王母、东王公,亦有真实的道教人物张道陵、张三丰,但更多是民间传说或由圣贤才子演化而来的人物,如李白、白居易、李贺等因偶有灵异之事,亦得以入选,显示出中国神仙谱系的开放性。它的文笔简洁,细节生动,博采群书,对传说中的成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载,是道家神仙思想集大成之作。
《列仙全传》还有193幅插图,是《广列仙传》中没有的,故全名《有象列仙全传》。版画每图绘制一至数位神仙的肖像,其线条劲健,气韵生动,结构关系准确,人物姿态活跃,郑振铎先生曾称其是“典型的最上乘的徽派版刻插图作品”(《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收入书中,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列仙全传》曾流入日本,并有和刻本。它一直是中国美术史、版画史上的热门研究对象,其精美的徽派版画可能对浮世绘也产生过影响。
《列仙全传》曾经过多次整理出版。华东师范大学汤志波副教授对《有象列仙全传》版本、内容均有考证研究,此次由他担任本书整理工作。
本书整理,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影印国图藏明万历刻本为底本,校以现存多种明末清初翻刻本及和刻本,依本丛书体例,显著讹误径行改正,不另出校记。其中日本宽政间刻本新增淡海竺常一序,今亦据此补入。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上编影印本对原书作了较大改动,将原来传记与画像穿插之顺序打乱,改为传记集中在每卷卷前,图像集中在卷末。后来的影印本或整理本多遵此体例,不仅容易造成误解,也不方便读者对照。今维持原书面貌,恢复其中传记与图像之顺序,便于读者图文共赏。
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