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座初心之城、光荣之城,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红色基因也曾经深情流淌在上海的校园,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是初心能致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校园足迹”栏目将挖掘与党史相关的学校红色历史、红色地标、爱国人士、校歌校训等蕴含育人价值的红色资源,呈现与上海校园相关的党史上一段段往事,展示今天学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与伟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讲述百年征程、初心不渝的上海校园故事。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2021年5b),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
储能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43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严峻斗争的考验,逐步成为上海教育界抗日与民主运动的一个堡垒和基地,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沪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储能中学题词“英才辈出,桃李芬芳”是对储能中学办学成果的首肯。王元化、叶圣陶及马飞海都是储能杰出的校友,并为储能亲切题词。
储能中学对人民解放事业之所以能作出很大贡献,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归功于广大师生接受和拥护党的主张。党员、进步教师和进步学生三股革命力量的汇聚,涌现出储能八烈士:张处让、陈忠良、董学高、葛镇洋、陆如心、蔡达君、林舜琴、王妙发,使储能成为一个民主运动的堡垒。
从1945年至1949年5月间,储能学生党员先后有80余人,参加新民主主义联盟的学生也有80余人。作为一个200人左右规模的学校,参加学生运动次数之多,发动面之广,行动之迅速,影响之大,在当时上海中学系统中是十分突出的。如时任市委委员、教委书记马飞海亲任班主任、数学教员,文委负责人王元化亲任国文教员。共产党员段力佩先任训育主任,后任校长,党交代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建设和保护这所学校作为民主运动的基地顺利地开展斗争。
校史陈列室
抗战胜利后,内战乌云笼罩全国,党领导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要求进步、反对倒退的运动迅速发展,储能从自己的有利条件出发,在教育界积极活动,推动革命群众组织的组建,成为上海教育界十几个民主社团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进步力量的聚集点、掩蔽所和输送站”。
上海解放后,储能中学进步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南下服务团、西南服务团,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刘全兴、周红原等就是典型代表,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弥天大夜一盏灯
党课主讲人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党支部书记 常 途
在储能中学的校史上光荣地记载着八烈士,他们为新中国成立捐躯时都只有20岁左右。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储能中学是如何在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学中,开辟了“校外蒋管区,校内解放区”的独特环境,培养和保护了大批革命力量,成为进步学生运动中著名的民主堡垒之一。
一支队伍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储能师生就开始了爱国进步活动。1940年,学校的前身效实分校第十六届初中毕业班的6位同学成立“一六”学会,把党的一些进步宣传品介绍给学会会员,有切肤之痛的年轻人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展读书活动,并创办了《星火》《燎原》两份油印进步刊物,向更多同学宣传抗日战争的意义和现状,在不足300人的学校,“一六”学会会员发展到近百人,后来他们纷纷走上了抗日斗争的道路。
1945年6月,学校负责人、党员段力佩同志直接发展了首批学生党员5人并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学生党小组,翌年,又成立了第一个学生党支部。上级党组织先后派曹奇峰等同志负责领导储能学生党支部,使得党的优良传统得以保持,组织严密、坚强,执行任务坚决,始终和广大同学保持着紧密联系。在斗争中,党的组织发展迅猛,解放前先后有81人参加了党的组织。
清明祭扫
一座熔炉
储能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除了学生党支部外,教师中也有坚强的党支部,段力佩担任校长期间,校方全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地下党教委书记马飞海、文化工作负责人王元化等都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
学校的党组织除了根据上级部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外,还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命运,对学生进行树立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校利用极其简陋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被列为禁书的革命书籍,提高学生对革命人生观的认识。
一个基地
1945年8月至上海解放前,先后有党员80人左右在储能任职、任教,并担任领导职务,党员人数占教职员工总数40%。
作为一个基地,储能成为地下党负责人以教师身份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的掩蔽所,同时也成为革命者的“庇护所”、中转站和被反动派开除学生的接纳站。
作为一个基地,储能又是革命力量的输送站,许多在储能革命熔炉得到锻炼、提高的青年学生,被党组织安排到其他学校领导开展学生爱国运动。
1949年6月,上海解放不久,60多名同学被党组织批准参加西南服务团和南下服务团,为新中国的建设作贡献。
今日储能中学:
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校史文化
储能中学的红色校史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校本教育资源。学校以红色校史教育作为主线,与时俱进地探索红色文化与主题教育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激发新储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储能校史,感悟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校史内涵,开发了德育校本讲义《走进储能》,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室,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堂人生课。
每年清明或“一二•九”等主题纪念活动前夕,学校在烈士群雕前举行烈士祭扫仪式,并邀请离休革命校友作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主题发言,以仪式作育来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储能的红色历史。学校成立以青年党团员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红色校史宣讲团,讲好储能红色故事,激发新储能人的爱党爱国之情。
觅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学校定期开展“红色寻根”的三个一活动:一次“红色之旅”寻访;一篇爱国志士华章的校史挖掘;一段历史岁月回眸的视频记录。主要有访人、访物、访事,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再现当年储能催人奋进的历史。
展师生风采,凝炼爱国精神。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影视、书刊、讲座、参观、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国情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每年国庆前夕,学校都会举行主题教育活动,储能师生用纪录片、话剧、诗歌朗诵、视频等形式,挖掘“民主革命堡垒”的感人事迹,再现储能催人奋进的历史岁月。
迎四方宾客,弘扬红色文化。学校校史室被区文明办和区教育局确认为黄浦区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认证点并列入黄浦区中学生实践护照,同时还是首批区少先队红色研学基地。学校的校史室主动向社会开放,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校史讲解员,使储能红色文化不仅在本校,更在区域内乃至全市具有影响力;近五年来学校共接待青少年及社会人士参观近5000人次;目前学校校史陈列室修缮完毕,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到来。
在蓬勃奋进的新时代,储能中学将继续把红色校史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储能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为此不懈努力着。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