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与学校改革(第11 版)》
王定华 总主编
[美]罗伯特·g.欧文斯
[美]托马斯·c.瓦莱斯基 著
吴宗酉 译
孙弘毅 译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教育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和美国多所重点大学的权威教材。本版为最新中译本,充分吸收和融合了世界学校组织行为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系统分析和归纳了在时代变革的挑战中进行教育改革的不同目标、路径和成效;其对组织理论、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并从组织系统观的视角分析了组织中环境因素,即组织文化对个体行为与动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管理者如何通过创建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来发挥其领导力,激励自己和他人围绕组织目标,进行合理决策,从而实现学校改革的美好愿景。
总主编介绍
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
作者介绍
罗伯特·g.欧文斯(robert g.owens ),是美国学校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专家,任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印第安纳大学教授,霍夫斯特拉大学荣休教授。他的教学、研究和行政服务工作始终围绕着提高学校组织效能的各种实践,著有《学校管理变革》、《教育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与学校改革》等颇具影响力的教材。
托马斯·c.瓦莱斯基(thomas c.valesky),现任佛罗里达海湾大学的教育领导力讲席教授,并负责统筹该校教育学博士学位项目。曾任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孟菲斯大学教育管理与教育监督系教授,美国田纳西州政府赞助的教育政策研究中心(crep)的高级研究员和小组组长,专门研究学校的决策以及资产管理问题。他在许多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合著了《优质校本决策培训》和《变革的挑战》。
译者介绍
吴宗酉,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曾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参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翻译、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测评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翻译和语言教育研究,在《教育与考试》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1项。
孙弘毅,毕业于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现为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次参加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who 资助项目cultural adaption of the who digital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step-by-step for chinese adults,主持澳门大学学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和工作。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学校这个小社会有自己的权力体系、组织结构、行事逻辑和价值观,它们共同强烈影响着学校内每个个体对世界的感知、解释和回应方式。简而言之,在一个教育组织中,个体以及群体的工作行为不仅反映他们独特的个性,而且被组织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规范和期望有力地塑造和定型。个体与他们工作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组织行为,即学校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因。如果你想成为有效的教育领导者,就必须清楚地了解组织行为的本质,决定如何从事领导实践。
当你阅读本书时,你应该思考你所读到的内容,提出质疑甚至挑战,问问你自己并与他人讨论如何把这些知识融入你的工作、经验和世界观中。通过反思实践,本章对你的现在和将来都将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
校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
大家很可能会问,到现在为止所讨论的观点与学校教育领导的实践有多大相关。这些理论仅仅是学者和哲学家的纸上谈兵吗?还是对那些寻求改变现状的教育领导者来说是具有真正意义的?
要理解这些理论为何对教育领导者至关重要,且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首先就要理解培养教育领导者的过程是高度动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它们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并将在未来延续这一动态过程。能够认识并接受动态变化作为教育事业持久特征的观点,是为成为教育领导者作准备的基础。在形成和塑造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的众多源泉中,有两点是最重要的:
有关人们如何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新知识的产生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更新我们对教育组织中人类经验的理解,这也是教育领导者为什么必须紧跟当前组织行为研究发展的原因。
因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动态影响人类的所有事情通常都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起伏变化过程,这就给所有社会机构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带来挑战,学校也不例外。其中战争与和平、经济繁荣与衰退、社会价值观念与信仰的演变以及广泛的技术和工业变革是显而易见的变化。有些变化则更为微妙,如保守思想一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一一经历了20世纪的衰落期,现在又在全球兴起,并随着21世纪的到来席卷全球。这种意识形态似乎与教育领导力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正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它可能与所有新知识的发现或发明产生同样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不断致力于寻求对人性和人类行为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所处文化背景下,社会及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在不断进化发展,这两者之间不断地、无休止地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育和教育领导力的基本概念处在永无止境和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对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寻求确定性和最终性想法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令其不舒服的环境。然而这种才能并非教育领导者所独有,敏捷、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当今各行各业有效组织应具备的中心特质。为了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及时敏捷地适应环境,领导者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审视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以确保组织走上成功的轨道。
当学校改革开始呼唤领导力,而不再是官僚主义的命令时,学校就应该从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走向一种更加合作、合群、参与性的领导形式。由于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有助于鼓励在组织中等级较低的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有时通常被称为自下而上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对在未来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更美好的学校的愿景,是凝聚组织参与者并激励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在一起的原因。但这究竟是谁的愿景呢?
官僚主义认为,高层次的专家才特别有资格制定组织的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在制定目标时,专家可以但也可以不咨询组织内较低层次的人员。另一方面,领导者又认为那些在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员对组织的情况非常了解,同时也有独到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必须是成为组织愿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领导者认为,领导力在整个组织中广泛存在,当参与者在表达新思想、挑战传统做法、概括和表达某个群体的观点时,即表现出了领导力。这就是为什么领导者必须赋权他人,使其不断充分参与创造和完善学校愿景的过程。但是,领导力并非袖手旁观指点江山即可领导者不应该只被动地站在一边,期待其他人能够带领着完成对未来的塑造。领导者不仅仅只扮演着他人想法催化剂的角色,只需鼓励和促进他人参与即可,他们应该对未来有自己清晰的构想,对未来的发展有敏锐的方向感。领导者对于我们要去哪里的决策必须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应充分调动其他人的灵感,并提高他们对未来工作中能够和应该取得成就的期待和希望。领导者不断促进与他人的积极合作,并致力于在组织中建立一个新的更美好的未来。但是领导力并非一场独角戏。领导者在制定学校愿景的过程中,除了提供想法和参与讨论之外,同时还要努力调动他人参与到组织未来方向的讨论和对话中来。
因此,建立愿景并不总是一个平静单一的过程,而是常常需要不同的群体参与进来,参与者们可能拥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气质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的理解水平不同的希望和志向,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尽管学校校长不应该将事先想好的愿景或使命强加给教师,迫使他们批准和同意,但领导者必须通过深思熟虑确定好一个立场,以便在参与讨论时表现得无比坚定和令人信服。
也许,在赋权教师参与制定和修改学校愿景或使命的过程中,领导者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参与者发出信号,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过程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令人能欣然接受的。传统意义上,同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领导层(与管理层不同)和教师赋权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在学校里并非易事。那么,学校领导者必须展现出积极促进合议制和分享领导权,将学校文化规范从传统方式转变为更为合作的方式的兴趣。转变学校的文化规范,并将其渗透进日常实践,可以减少教学鼓励单枪匹马的现象,但这种转变很可能是循序渐进的,因为教师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学会了谨慎地谈论他们的工作。
在传统的学校里,教师们很少面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技能,很少严肃地讨论他们的教学方法,而且几乎从不在员工大会上处理和讨论这类话题,而在员工大会上讨论的通常都是些琐碎的日常事务。正如其他领域中的领导者一样,教育领域的领导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职业中的各种不可避免和不断出现的挑战,需要自身不断做出新的灵活的反应以进行应对。正如它们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一样。因此请勿焦虑,因为现在对我们来说似乎棘手万分的问题将随着未来出现的新的更紧迫的挑战而显得不再重要。鉴于这种坚定不移的发展变化,教育领导者不仅需要对当下的偶然事件做出反应,还要发展出一套价值观信念和原则,以指导自己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制定有效的策略和行动。
综合来说,这些价值观信念和原则塑造和体现了教育领导者对于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校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学校应该为之奋斗的最终状态的愿景。该愿景的核心要素必须是能够将学校视为一个灵活适应性强的组织,能够在问题出现前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问题变成危机之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今学校管理者如果没有一个清晰、发展良好的愿景尽管不能百分之百断定但他依然很难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育领导者这一观点已被普遍认可。
本文节选自《教育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与学校改革》,有删减。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