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中国木拱廊桥,原来这么美!

好书推荐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

刘杰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刘杰,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欧木结构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联合出版的《亚洲空间营造》编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廊桥学会(筹)副会长兼秘书长。1995年至今,致力于中国传统和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设计。2004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基金2项。自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乡土中国——泰顺》、《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江南木构》等10余部著作。2017年,主编的《木建筑》第一辑正式出版。

中国木拱廊桥,是世界范围内独有的木结构建筑形式和建筑构造类型,它至迟在宋代就在京城——汴梁(今开封)的主要河道上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后来作为一种国家建筑技术而在各地重要工程中推广与运用。

南宋李嵩《水殿纳凉图》中的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中的“木拱”是指其特殊的拥有“人”字形、“八”字形撑架和编木构架等的木制弧形组合结构形式,它与西方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结构科学中所特称的“拱”式存在一定差异。拱式结构比桁架结构或梁式结构具有更大的力学优势。它也是传统社会中诞生的最具经典性的结构类型。

青海循化人字形撑架式木拱廊桥旧影

福建寿宁八字形碑坑观音桥

中国古代木拱廊桥遗存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毗邻的山区,诸如浙西南的丽水地区,闽东、闽北的宁德与南平地区以及西部的甘肃、云南等边远地区。这些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建筑遗产蕴涵较多,其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积淀都极其丰富。

浙江庆元如龙桥

福建寿宁鸾峰桥

木拱廊桥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都是以保存地的村民为主,其中蕴含着营造意匠、习俗和工匠精神。其本身保存着建筑结构、形体、装饰与附属构筑物之美,并且符合“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传统要求以及作为城乡建成环境中的景观构成与风水模式。

浙江泰顺同乐桥廊屋脊饰

福建福安真武桥上的垂花柱

福建寿宁飞云桥中的藻井彩画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独特的桥梁建筑技术已经淡出交通工程的主流视线,而仅仅在浙闽山区的地方营造中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遗存。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整理传统营造技艺,全面记录和探讨这些珍贵的木拱廊桥实物遗存和文字档案资料的工作就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一书是关于我国浙江、福建、甘肃、云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的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研究的图书。其中,重点着眼于分布在浙江、福建山区的温州市、丽水市、宁德市、南平市和福州市等5个地市的泰顺县、景宁畲族县、庆元县、青田县、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县级)市、柘荣县、福鼎(县级)市、霞浦县、政和县、建瓯(县级)市、晋安区、闽清县、闽侯县等17个区县市内的一百余座古代遗存下来木拱廊桥。本书针对这些古代杰出的木拱桥建筑建造的环境、材料、比例、尺度、构造、装饰、色彩、匠艺等建筑艺术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结合木拱廊桥的建筑测绘图、精美的摄影照片、古代文献中的线描插图等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描述材料,再现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的全貌。

《中国木工廊桥建筑艺术》封面

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技艺已于2009年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物质性遗存业已在2012年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后备名单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网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专页中对其如此评价:

“木拱桥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和浙江省。营造这些桥梁的传统设计与实践,融合了木材的应用、传统建筑工具、技艺、核心编梁技术和榫卯接合,以及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对不同环境和必要结构力学的了解……作为这项传统技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交通、交流工具,也是人们的聚会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进行信息交流、娱乐、神俗信仰、深化人际关系、深化文化认同的重要聚会场所。这种由中国传统木拱桥创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鼓励人与人之间交流、理解与尊重的环境。这种传统的衰落缘于最近几年的快速城市化、木材的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的不足,这些原因结合起来,威胁到了这项技艺的传承与生存。”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一书的出版,或许可以让人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即作为营造环境及建筑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批主要分布在浙闽山区的古代建筑遗存,从而帮助人们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认识这一曾经的国家主流桥梁建筑技艺的内涵,为我国最终将这一物质文化遗存推进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资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