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鹈鹕丛书009)
[英]马修·恩格尔克 著
陶安丽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人类学”在近些年的学术界可谓“显学”,但是其学科定位却一直比较尴尬,正如《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一书的作者所说:人类学是一门表面看起来几乎没有实践和职业价值的学科。
这意味着其价值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中变得越来越需要被解释和被澄清,甚至偶尔会带来关于学科存废的恐慌。
但是,人类学为思考现代社会提供了极为有益的路径。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人类学”。
人类学家的一大准则便是对日常事物感兴趣。
关于这个世界,人类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人类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身?
文化为什么重要?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学家走遍了世界各地,从津巴布韦的城市到英格兰的郊区,从北京到巴塞罗那,他们揭示了种种惊人的事实、模式、偏好,以及令人费解的文化实践。马修·恩格尔克从人类学中最重要也最富争议性的九个关键词出发,为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提供指引。世界各地的理论和例子编织在一起,出色地展示了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它让我们能够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观点,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也揭示了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
何为人类学
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对人类的文化表达、习俗以及信仰的好奇,驱动着人类学学科的发展。
人类学始终在自然与文化、普遍与特殊、模式与多元、相似与差异的交叉处展开研究。
“
人类学是怎样诞生的
人类学从最初的业余爱好,或曰“绅士”的知识追求发展为一个专业化的学科花了几代人的时间。
从库欣、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开始,到马林诺夫斯基、弗朗茨·博厄斯,人类学开始作为重要学科在牛津、剑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壮大。
在初期的这几代学者中,特别是在美国,“抢救民族志”的任务常常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力:记录那些将被现代性的扩张逻辑摧毁或同化的、正在消失的族群的生活方式。
“
人类学家在思考哪些问题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有什么是为一切人类所共有的,又有什么是得自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的传承?
种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例如玉米的文化意义或电脑的运用,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自身的知识?
“
人类学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文化相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一切人类学都以此为基础。简单来说,文化相对主义就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觉察:我们用以分析、理解和判断事物的方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并非理所当然。但这种简单解释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起效,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学中最容易被误读的理念之一,甚至可以说,许多人类学家自己也错误地理解了它。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人类学家都是文化相对论者,但他们都会借助文化相对主义来完成工作。
“
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田野调查一直是人类学家成长之路中最重要的“通过仪式”。虽然有些学科奠基人更适合被称为“安乐椅人类学家”(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依赖别人的实地工作和报告);尽管在某些地方(例如法国),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之间素来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劳动分工,但在大多数时候,除非你在自己的研究对象中间生活过一年或更久,否则你的研究根本不会被认真对待。
有些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但后来不常回去,或者就再也没回去过,转而以更理论化和概念化的方式来继续人类学研究。实际上,一些最重要的人类学思想者并非田野调查的忠实拥趸,但在几乎所有的案例中,他们都是通过田野调查来开启研究,并证明自己作为优秀研究者的素质的。
“
了解人类学方法能带来什么
人类学所能带来的是一种感受力。无论你是关注伦敦的金融市场,或是其他让你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是印度教的仪式,或是为什么有些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失败了而有些成功了,或是如何在香港卖汉堡,又或是如何理解土耳其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如何找到和帮助那些住在社会福利住房里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选择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试着理解其中的文化动力学,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